,隨即戛然而止。
咚!
近處又驟然響起槌鼓聲,王葛沒防備,微微一顫。她身後一個豆蔻年華的小女娘受驚,沒忍住的“啊”了一聲。
“踱衣縣、西閭里……技不如人!”
王葛沒聽清被淘汰考生的姓名,沒想到第一個敲響“不如鼓”的,是從自己這片區域離場的。這項規則比她考匠童時還要殘忍,被淘汰者不僅自槌不如鼓,且要大聲自報籍貫與姓名。
同一時刻,巡查的遊徼如鷹般鎖定王葛身後,大步而至,宣佈剛才只驚叫了一聲的小女娘被淘汰:“無故喧譁,速速離場!”
“不……”此匠童惶恐的臉色都變了,遊徼無絲毫憐憫,提住她肩頭拖了出去。
王葛離的太近了,連小女娘掙扎的蹬地聲都聽的一清二楚。她確實沒想到考場紀律執行的如此嚴苛!
西北方位也有不如鼓響起,是全場第二個被淘汰者!
咚!被拖出去的小女娘敲響第三記不如鼓,幾乎是嘶喊著報出籍貫、姓名的。
這鼓聲、喊聲都太乾擾情緒了。王葛持續深呼吸調整心態,同時觀察四周考生,但凡看到的,全跟她一樣緊張、也都左顧右盼。
不行,管別人做什麼?她必須鎮定,不能受影響,管好自己就行了,必須要鎮定,鎮定……
就這樣平復了十幾回呼吸,她才真正沉靜下來。看向八稜殳的材料:一個圓柱木棒,一隻葛布手套,一把平鑿。很明顯,仿製此物只有一次機會。
王葛先比對模子和材料的長短,鋸掉多出來的,再解下頭上麻繩,將模子的箭頭端定位幾點,分別量出周長。然後在材料木棒的一端標出相同的定位點,用刀尖輕微劃痕。
根據幾處定位,就能製出跟模子等同的箭頭端了。
雕刻這種沒多大技巧的器物,王葛一樣非常認真,她始終固執的認為,對待匠物誠心,匠物才會回饋誠心。
木雕師一生所攀登的高峰有兩座:一是至精;一是至拙。孰易孰難,即使雕刻界的大師也各執一詞。
左手戴上手套,用平鑿切出稜面,到了箭頭端時,要循序漸進的做減法,時時用麻繩繞周長,比對模子箭頭端的周長進行削減。
製成。
“瓿知鄉、賈舍村、王葛,過!”
她再次揚名!
這時器物棚中的簡易模子明顯少了,王葛這次選的是“箸”。箸在先秦時期稱為“梜”,明代時才有了“筷子”的叫法。
現代人很少知道筷子其實是有固定制式的。一頭圓、一頭方,寓意天圓地方;長度七寸六分,寓意世人七情六慾。
王葛拿到的箸模為竹製,材料只有:兩根竹條。同樣也是不給考生失誤重製的機會。
制箸沒有別的訣竅,就是慢慢打磨。竹條比箸模長且寬,先用篾刀切除多餘的長度,然後將刮刀橫立木板上,豁口向上。左手把穩刮刀,右手將竹條上半端在平豁上翻動打磨,磨成方形;將竹條調頭,在圓豁上滾動打磨,磨成圓形。
磨的過程中,必須時時比對模子,仍舊定位幾個點,用麻繩量竹條的周長,是否與模子的周長等同。
咚!
“荷舫鄉、落月亭、鄭……過!”
還是西北方向那片區域的,此人已經揚名三次,比王葛多一次!名聽不清,她只聽出姓鄭。
踱衣縣一共三個鄉,荷舫鄉最繁榮,聽說那裡匠坊集結,如果此人年紀也小,那說明真的天賦極強!
王葛稍稍起伏的情緒,兩個呼吸間被壓下去。有長進!她鼓勵自己,繼續沉著心神制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