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使也是有功名之心的,因此之前入衛京師時候表現也很不錯,可自從封了爵位,這份功名之心也就淡了,只想著能夠安度此生,再給兒子找個好差事,平時遇到事情都是能躲就躲,更不要說跑去遼東打仗了。
那可是遼東,傳說中的不毛之地,後金跑來大明的京師都是如入無人之境,如今去人家的大本營附近打仗,還能討到好去?就說那邊有關寧軍,可這次調兵不就是因為怕關寧軍頂不住,這才有的無奈之舉嘛。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宋慶肯定是不想去的,他跟宋家父子如今交情也是不錯,早已經有了腹案,直接讓宋慶裝病了事,宋慶騎術不錯,武藝又好,再不成就騎馬摔斷腿,只要找好角度,養些日子也就好了,不會落下什麼後遺症。
可現在宋慶居然同意了,而且看這樣子還挺興奮的,孫指揮使覺得自己作為一個長輩,應該好生勸勸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語重心長道:“後金兵有多能打,我就不和你多說了,畢竟你打的比我還多,可你別忘了,當時那可是在京城,到處都是咱大明的軍馬,如今你這是要去遼東,真要是有個閃失,那可就回不來了,你說你這是何苦呢?”
“大人心意,屬下自然知道,可這大淩河中有我結拜盟兄吳三桂,更有咱大明的數千將士和兩萬百姓,宋慶雖然不才,卻也知道忠義二字,此去一則為大明盡忠,二則為兄弟之義,便是真的戰死疆場,也是死得其所!”
“你這孩子怎麼……”孫伯平頓時有些焦躁,他很想罵兩句天真之類,可胸中熱血畢竟還未完全消散,自己不願去是自然,可宋慶說出這番話來,卻也讓他無可辯駁,畢竟這年代人標榜的就是忠義二字,若宋慶只是隨口說說還罷了,可如今去遼東九死一生,這忠義二字可不好取,心中下意識的便信了,想想年輕時同樣熱血激盪的自己,最終還是嘆口氣道:“你這孩子素來有主意,既是已經定了,想來我也勸不住你,我再給你兩日時間,去和家裡商量一下,若是還想去時,我自然撥最精銳的兵馬給你,好歹也能多幾分勝算!”
“多謝大人!”宋慶鄭重其事的拱了拱手,邁開大步走出門去,只留下孫伯平一人在那裡唉聲嘆氣。
到了家中時候,宋虎和宋李氏都已經回來,宋虎倒是還好,可宋李氏已經滿臉淚花,不住抽泣道:“這皇帝老兒也真是,偌大的大明沒人了,偏生把咱家兒子往死裡用,早知道當初就不去京師,也免瞭如今的事情!”
宋虎雖說有些不耐,可如今年紀漸長,在京城又經歷了宋慶失蹤事件,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情願,見宋慶回來,立刻問道:“陛下親自點將,你意下如何?”
“去!”宋慶毫不猶豫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遼東原本就是咱的地方,如今卻被東虜在那邊肆虐,孩子即為大明軍將,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往日只因離得遠了,只能幹看著著急,如今既然陛下親自點將,那便是給咱老宋家的恩典,斷然沒有不去的道理,況且總窩在徐州這麼個地方,何年何月才能再升官,倒不如去北邊打上幾仗!”
宋虎也知道勸不住,自從宋慶升了千戶之後,他已經很少再擺老子威風了,除了兒子在徐州名氣越來越大,要多存幾分體面之外,他也很清楚自己的思維根本跟不上宋慶,一來二去也就不管了,如今這事也是如此,他只是想問問宋慶的意見而已,並沒想要反對什麼,況且宋慶除了升官那套之外,為國盡忠的大道理也壓得他實在無法反駁。
歸根結底,他還是個忠直漢子,天生就覺得軍人為國盡忠,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今兒子要去遼東打東虜,又是皇帝親自點將,他也實在說不出讓宋慶裝病或者乾脆摔斷腿的話來,沒奈何只得也是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自己多加小心吧,你這孩子雖然作戰勇猛,卻也是知道輕重的,在外頭凡事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