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武裝力量,至於燒殺劫掠這種弄髒手的事全部交給那些所謂的護**去辦,反正護**搶了東西也只是過過手而已,遲早還是要吐出來。
這一次出征緬甸,是應緬甸民國臨時政府之“請”,保密工作自然就不做了,直接光明正大地進軍。由於緬甸國西北部是高原地貌,被稱為上緬甸,這裡山高林密且川流遍佈,毒蛇猛獸隨處可見,這給行軍帶來很大的困難。
好在徵緬軍主力是從西南和東南軍區的老兵抽調組成的,這些兵員長期在山地地區作戰,能吃苦耐勞,就算是在極限環境下也能爆發出頑強的戰鬥力,他們征戰過臺島、安南、北九州和呂宋等地區,是從血與火中磨礪出來的鐵軍。
不只是兵員素質,徵緬軍的裝備也是最精良的,北路軍每一個營級單位都配有一個狙擊連和一個偵察連,甚至還配有兩個由十輛摩托,一輛運輸車和一輛救護車組成的機械化步兵連,不管是火力還是機動性都堪稱恐怖。
除此之外,北路軍還有十二個工兵營,他們不但有用以開路的大型履帶式推土機,還有用以架橋的架橋車,總之就是見山開路見河搭橋。如此機動高效的工兵營出馬,不但大部隊可以快速推進,後續的軍需與可及時輸送。
配備了各種專業化機械,就算是在高山河谷地區作戰,北路軍軍也可平穩快速地推進,北路軍僅第一天就整個推進了四十公里,逼近緬甸北部要塞——天馬關。
天馬關,是盤踞緬甸北部的阿瓦王朝控制下的一座險隘,同時也是阿瓦王朝首都阿瓦城的最重要的關防要塞。為了防止北平軍西進,阿瓦王朝在天馬關內修建了高大的關城,還屯兵近四萬,防衛可謂嚴密。
當然,這樣的關城也就能擋住一般冷兵器軍隊,對於徵緬軍這樣的鋼鐵洪流來說,再高大的關城也是紙糊的。徵緬軍北路軍在關城外等了一夜,雙方小打小鬧,並沒有大規模攻城。
不過這種情況只維持到第二天,十月初六日清晨,天馬關內的守將還在沉睡,轟隆隆的火炮聲就如驚雷般響徹天際,無數炮彈就像是長了眼睛一般,幾乎全部落到城牆上,在石築的城牆四散開花,碎石四散飛射,城牆上的守軍不是被震飛就是被亂石擊死砸傷,怎一個慘烈了得。
只是幾輪轟擊之後,那厚厚的石牆就被轟開了一道長長的裂口,關城內的守軍哪裡見過如此猛烈的火力,都被嚇破了膽,如炸了窩的雞一般四散逃竄,整個關城就此被攻陷。而隨著天馬關的陷落,阿瓦王朝的首都將無險可守,被攻陷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北路軍一路攻城拔寨,南路軍也不甘落後。與步步為營穩步推進的北路軍不同,南路軍清一色騎兵部隊,而且都是輕裝上陣,只帶了壓縮餅乾之類的乾糧,沿著南掌國邊界的密林中暗中急行軍,很快就越過了高原地帶,並與盤踞於下緬甸北部的東籲王國的軍隊展開了數場遭遇戰,盡皆全殲阻擋之敵,一路所向披靡,很快就殺近東籲國的首都東籲城。
在徵緬軍節節勝利之時,十月十五日,海軍方面派出的第四艦隊也殺入緬甸南部海域,並派出海軍陸戰隊上岸攻擊盤踞在下緬甸的白古王朝,直接威脅白古王朝的首都白古城。
北平軍陸海兩軍齊動,四面皆兵,緬甸國大震,阿瓦、東籲和白古等王朝更是被打得有些暈頭轉向,甚至連北平軍分幾路來,來了多少都不知道。不瞭解軍情,這更加讓這些國家恐慌,悲觀絕望之情暗生。
十月十九日,南路軍一支萬人騎兵隊開抵東籲城下,不過他們沒有攻城,而是急速南下,繞開很多閉門防守的大城。只用了三天時間就直接來到緬甸南部海灣,與第四艦隊匯合,並取得了大量裝甲機械,甚至還有坦克。
這支萬人騎兵隊下馬改坐上摩托車、坦克和運兵車,拉著上百門大炮,再次北上。一路攻城拔塞直逼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