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7部分

打通直接面向印度洋的陸上通道,並以緬甸作為攻略印度地區的橋頭堡。

其實,緬甸國自從一百多年前被蒙古軍入侵之後,一直處在分裂狀態下,東部的撣族人與南部的孟族人各自建立了一個王國,兩國一直處在交戰的狀態下。除了這兩個大國之外,緬甸國內尚有東籲、木邦、孟養、孟密、阿拉乾等國,總之亂成一團亂麻。

由於戰亂連年,大批緬甸難民北逃到雲南和廣南特區,與對待占城國難民不同,萬磊指示西南軍區大量接收難民,並僱傭他們當修路工人,修造從南寧府到昆明府、升龍府到昆明府和昆明府到大理府的公路線,以便於軍用物資調運到雲緬邊界,為西南軍區武力征服緬甸做準備。

公路,其實應該叫瀝青路,這幾條公路都是用瀝青混合碎石輔設而成。不是萬磊不想修鐵路,實在是因為這些地區地形太過複雜,修鐵路成本太高,以大華民國現有的築路技術和國力,還無力在這些高山河谷遍佈的地區修鐵路。

不過,柴油機發明之後,內燃機車也面世了,西南軍區就打算列裝五百多臺運輸車,可將成千上萬噸的軍用物資運抵前線。在近二十萬名難民的奮力搶修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從華歷八年八月起,這三條公路相繼通車,西南軍區完成了戰前準備,開始進入戰前動員階段。

這一次擬對緬甸用兵,將出動西南軍區與東南軍區約十二萬兵力,依舊由西南軍區司令李國保親自掛帥。當然,在出兵之前,輿論工作還是要做好的。

所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別看緬甸國內四分五裂諸侯並起,要是北平軍貿然攻入,他們說不定就會放下過往的仇恨,團結一致對抗入侵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萬磊要出狠招。

華歷八年九月初五,在萬磊的授意下,西南軍區把修路的緬甸難民組織起來,並從中選出了一些代言人,這些人組成了一個“緬甸民國臨時政府”的組織,聲稱對緬甸擁有治權。

緬甸民國臨時政府一成立,就開始四散傳單,鼓動緬甸人民起來推翻封建王權,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統一的新緬甸。甚至還在難民中組織起一支“護**”,準備武裝殺入緬甸,解放被壓迫的人民。

緬甸民國政府一成立,就簽訂了多項由萬磊起草的協定,北平軍徵緬軍是應緬甸民國臨時政府的“邀請”,才出兵協助其光復祖國,目的是解放緬甸人民。

當然,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緬甸民國臨時政府簽訂了華緬互保協議,按照這一協議,緬甸國只擁有不多於十萬的護**,而緬甸國的防務將交由北平軍負責。也就是說,緬甸民國將是大華民國的一個保護國。

所謂的保護國,是非獨立國的一種,也是殖民統治的一種特殊形式。大華民國以“保護”為名,實際上是控制和吞併弱小的緬甸國。這種由控制到兼併的過程就好比是溫水煮青蛙,看似溫和,卻步步殺機。

第460章 大華夢(九)

華歷八年十月,中南半島上雨季已經遠去,天氣也相對涼爽了很多。十月初五日凌晨,十餘萬徵緬軍分成南北兩路,分別由孟良府和孟定府向緬甸國進兵,與之同行的,還是有兩萬所謂的緬甸民國護**。

所謂的護**,名頭雖然叫得響亮,不過是實際上卻是帶路黨,這些人從緬甸難民中挑選出來的,即沒有經過軍事訓練,又沒有發放太多的軍事裝備,他們的作用就是給徵緬軍當嚮導。

不過不要小看這些難民,這些人因戰禍或者被權貴欺壓而落難到大華民國,對緬甸的當權者有一種天然的仇視心理,甚至還有很多人心存仇富心理,對地主豪強深惡痛絕,徵緬軍還沒有出兵,這些人就私底下商量著怎麼殺富劫財了。

帶著兩萬近似於餓狼一般的難民軍,徵緬軍征戰過程中也輕鬆了很多。徵緬軍只負責攻擊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