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肢體運動可使人體動作靈活柔和。漢代張仲景也將導引列作在“四肢才覺重滯”時,“勿令九竅閉塞”的首要方法。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繪有導引姿式 40餘種。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引書》,用文字記述了多種病症的導引方法。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轉錄有導引法260餘條。漢代華佗所倡導的“五禽戲”是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健身運動,隋代楊上善稱其“近愈痿蹙萬病,遠取長生久視也”(《黃帝內經太素》楊注)。宋代出現的“八段錦”健身操影響也較大,後世所行八段錦、十二段錦、十六段錦都由此衍化而來。

明清時期頗為突出的是武術運動得到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武術是在導引的基礎上,出於技擊的需要而逐漸形成的,包括徒手拳術和器械操練,具有緊密連貫的套路,有單人練和雙人對練、集體同練等多種形式,其矯健優美的姿態、龍騰虎躍的動作,極有利於身體的全面鍛鍊,再加上武術特有的防身技擊作用,歷來為人們所重視,所以流傳甚廣。

(二)運動養生主要形式與方法

運動養生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晉代葛洪《抱朴子·別旨》說:“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可分為操術、拳術、械術、遊戲等幾大類。

操術是單一動作的成套組合,如五禽戲、八段錦、十二段錦、十六段錦、小勞術、易筋經、少林內功、壯腰八段功、體功、祛病延年二十勢、練功十八法等。

拳術是動作連貫而緊密的徒手技法操練,如舒緩柔和,輕靈圓活的太極拳;姿式舒展,動作快速的長拳;步穩勢猛,剛強有力的南拳;樸實無華,剛健有力的少林拳;動作簡練,發力較剛的形意拳;身靈步活,勢勢連綿的八卦掌;動作緊湊,節奏鮮明的查拳;放長出遠,發力順達的通背拳等。

械術主要藉助於特製器械來進行。如勇猛快速,剛強有力的刀術;輕快敏捷,靈活多變的劍術;纏繞圓轉,輕靈穩健的槍術;勇猛快速,全身協調的棍術等。

遊戲是將運動寓於娛樂、興趣之中,有的還帶有很強的競技性和對抗性。如舉重、拔河、游泳、拍掌、拍球、扯鈴(抖空竹)、捶丸、抽陀螺、跳繩、跳橡皮筋、踢踺子、爬竿、滑梯、翹板、鞦韆、滾鐵環、放風箏、划船、騎射等。

(三)運動養生的原則與特點

傳統運動養生法的主要原則是動靜結合,意氣相依,內外兼修,身心並重。靜則收心納意,輕鬆自然,全神貫注,以培育正氣,即在精神舒暢和情緒安寧的狀態下鍛鍊;動則強筋壯骨,滑利關節,行氣活血,疏經通絡,以壯形體,調臟腑。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中靜”,即在運動時要保持精神寧靜的狀態,要全神貫注;“靜中動”,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諧,只有動靜結合,意、氣、體三者緊密配合,才能煉精化氣生神,內養臟腑氣血,外壯筋骨皮肉。

運動養生貴在堅持,重在適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同的運動鍛鍊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特點,可根據自身情況 (如年齡、體質、職業等)、實際需要、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而選擇適宜的專案。在運動量適當的情況下,所選專案不一定侷限於某一種,可綜合應用或交替穿插進行;運動量和技術難度應逐漸加大,並注意適可而止,切不可勉強或操之過急;鍛鍊應在醫生或教練的指導下進行,除作脈搏、呼吸、血壓的監測外,也可參照“酸加、痛減、麻停”的原則予以調節。如運動後僅覺肌肉酸楚,抬舉活動時稍有脹重感,可繼續維持原運動量或按照原計劃略加大;如區域性稍有疼痛,應減輕運動量或更換運動專案;如出現麻木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查明原因再作決定。增強體質,防治疾病,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