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勸道:“主公,‘兵者,國之大事。’萬不可因利忘形,需謹慎行事,步步為營才是。”
夏侯惇復勸,“沒錯,戰仗需要穩紮穩打,但有的時候也需出奇制勝,需有果敢的膽量。若事事心存疑慮,遺物戰機,再大的勝仗也打不下來。如今,欒奕已然斷糧,手下兵馬肚子空空,戰力大跌。戰機已至,此時不進更待何時?主公,切莫多做猶豫,出兵吧!”
曹操腳步戛然而止,轉問悶不做聲的張繡,“佑維,你覺得如何?”
張繡稍稍愣了一下。頭腦飛轉,思考曹操向自己問計是否有什麼目的。不消片刻久在官場混跡的他便有所收穫。顯然,曹操仍不完全信任他這個從敵營中歸來的將領,之所以問計是為了探探他的口風。如果他果斷建議曹操出兵山陽,曹操必會對發兵東進或多或少產生一些疑慮。懷疑欒奕故布迷陣,讓他張繡誆曹操發兵,隨後圍而攻之。反之如果他言辭懇切的提議曹操保守,曹操反倒會增加對他的信任,同時還會堅定發兵的信念。
相同這些,張繡組織一番語言,建議道:“主公。我與欒子奇有過交手。深知那廝手下兵多將廣、謀士如雲,絕不會如此輕易敗兵。之所以連戰連退,必是別有所謀,引我們深入兗州復地。借我們分兵把守城池的時機,分而殲之。如此,對我軍大為不利。望主公多加參度,再做決斷。萬不可輕易出兵,反被欒奕吞噬!”
無疑,張繡多日來思考出的這番話,與欒奕引君入甕計劃一致無二。如果曹操聽他所勸,必然安然無恙,自家勢力穩如泰山。
只可惜,此時的曹操對勝利的渴望已經超過疑慮的內心,他哈哈大笑一陣,道:“此乃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之言。佑維剛逢敗績,說出此話可以理解。不過……欒奕、郭嘉、徐庶雖才華橫溢,可魚臺上百萬石糧食被焚,終歸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量他有天大的能耐也抵擋不住我數萬強軍。”他看一眼文臣,又瞅一眼武將,道:“子孝、元讓所言甚是有理。欒奕遭難,實乃天助我也。若不出兵迎頭痛擊,枉費天賜良機。”
“主公,三思啊!”程昱出列再勸。
曹操昂聲道:“我意已決,各位無需再勸。傳令三軍,即刻起兵,兵發山陽。”
荀彧、程昱自知再勸無益,只得依令行事,整點軍糧去了。
當時午後,曹軍三萬五千人馬齊出,直撲山陽郡。日行五十餘里於第五日清晨抵達山陽郡治昌邑,在城西五里安營紮寨。辰時,浩浩蕩蕩的大軍,在城前千步處結陣,待命攻城。
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曹操,駐守昌邑的欒奕親自領兵出城迎戰,一萬衣甲鮮亮的教會衛士在城下集結,排出橫平豎直的方陣。五千名衛士駐守城頭,弓弩手緊攢長弓,腰頭的箭壺裡滿載弩矢,雄赳赳氣昂昂怒視著城外的曹軍大陣。
“咚咚咚……”隆隆的戰鼓響起,“嗷嗷嗷……”刺耳的號角長鳴。
曹操衝張繡暗使眼色,張繡挺槍躍馬,出列罵陣,“趙子龍何在?張佑維在此,可敢與我復戰一場。”
“有何不敢!”趙雲手中盤龍吐珠銀光槍在陽光照耀下厲芒噴吐,坐下白鶴駒嘶吼一聲,“唏律律……”脫韁一般,瘋狂邁動四蹄衝殺出來。“張佑維,看招!”盤龍吐珠銀光槍銀龍一般在虛空中左騰右躍,虛虛實實,軌跡難尋,直看得曹仁諸將眼花繚亂,心中暗暗為張繡捏一把汗。
“哼,這招對我無用矣!”勤練槍法二十餘載的張繡,在上次敗給趙雲之後,不斷回憶與游龍戲鳳槍法對戰的過程。竟在不斷揣摩之下,想透游龍戲鳳槍的套路,並找到應對之法。“嘿……”他大吼一聲,依法行招,長槍一擺,“啪……砰……”竟將槍頭先一步擋在盤龍吐珠銀光槍的必經之路上。槍桿隨後一甩,回手便是一式“別鶴孤鸞”,槍頭直撲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