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碎。數千曹兵魚貫衝進城中,見人便殺,四處放火。
教會衛士抵擋不住,有序從其他城門退走。魚臺陷落。
佔領魚臺之後,夏侯淵領兵徑直尋到百餘座高聳的糧倉。為了驗明正身,他還特地令士卒挨個開倉驗糧,在確定全都是實打實鮮亮的粟米,並非乾草充數後,樂得合不攏嘴。“給我燒……”
火焰沖天而起,赤紅的火光太陽一般,照亮了魚臺的整片天空,映在微山湖的湖水裡如同猩紅的血。
焦煙四起,夏侯淵不敢久留,打個呼嘯又領著彪下人馬抄小道重新返回了兗州邊境。
得到夏侯淵回報,確定魚臺糧倉焚燬,曹操從睡夢中一咕嚕爬了起來,襪子都沒穿就召集眾文武入帳議事。
議事過程中,以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曹洪為首的一眾武將,加上新近歸降的董承建議曹操以此為契機向兗州發起決戰。而以荀彧、荀攸、程昱、張繡為主的一派人則勸說曹操先看看欒奕接下來有什麼動作,在以不變應萬變,以防欒奕留有後手。
理智告訴曹操,帳下謀士籌劃的最為穩妥。便按他們所說,嚴陣以待,靜觀其變。
294再戰張繡
魚臺陷落十八日後,有探馬報知曹操,教會大軍退了。欒奕領兵退出定陶,關公退出甸陽,黃忠撤出成武,三支兵馬後退二百餘里,將大半個兗州在山陽郡一帶集結,擺出一副死守州治昌邑的架勢。
如此一來,昌邑以西兗州近半領土就成了不設防之地。曹操立刻猜出欒奕退兵與魚臺糧倉被焚脫不了干係,必是糧食告罄無法支援長途運輸和大規模作戰,只得龜縮回內陸,勉強支撐。
曹操登時大喜,抓住戰機分兵三路一鼓作氣殺進兗州。定陶、甸陽、成武先後陷落。短短十日之內,半數兗州城池插上了曹字大旗。曹軍士氣大振。
聖元4年11月,曹操決計繼續東進,與欒奕在山陽郡決一死戰,一鼓作氣攻下山陽,吞併整個兗州進而染指濟南。
荀彧、程昱皆勸,告誡曹操欒奕、郭嘉、徐庶非易與之輩,戰事不會像預料中的那麼容易,加之豫州南部方向,盧植率領的徐州軍仍在豫南與袁術長子袁耀的戰爭中,始終佔據上風。一旦袁耀覆滅,自家後方危矣!
在這方面,從盧植至今沒有領兵回援兗州就可以看出,欒奕對兗州的防務有著充足的自信。
所以,他們建議曹操見好就收,以定陶、甸陽、成武幾座堅城為前沿,固守兗州西部,與欒奕對峙。待到袁紹平定河北,揮師南下,兩軍兩路夾攻,共同對欒奕施壓,再尋求後計。
曹仁、夏侯惇、李典等武將對荀彧、程昱觀點相左。他們則認為,盧植之所以到現在仍不肯回援兗州,並不代表欒奕對固守兗州把握十足。而是欒奕算出,盧植根本來不及趕在兗州陷落前趕回來。所以,才兵行險招,用出圍魏救趙之計。為的就是用盧植的徐州軍掣肘我軍。逼我軍停滯不前。
此時,正值欒奕糧草斷絕之際,機不可失。若猶豫不決,遲遲不肯動兵,反而中了欒奕的詭計。應趁此天賦良機,暫時不去管正在豫州南部攻伐的盧植。先調集全部大軍,一鼓作氣糧斷兵將絕的濟南。濟南失陷,盧植後方混亂,不戰自敗。屆時,兗州、濟南、青州乃至徐州都會成為主公的地盤。
不得不承認,曹仁提出的這一說法正合曹操的心意。可是多疑的他,又在內心深處對欒奕心存忌憚。
難道這一次他真的失策?可記憶中,欒奕還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打過這麼大的敗仗!難道……是他故布迷陣,別有所圖?
曹操緊鎖眉關,在堂內來回踱步,心思翻轉不停,“進軍,不進軍?”
見曹操猶豫不決,曹仁進言,“主公,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