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
竇瑗奏道:天意人心,盡歸廣陵王。望陛下且行堯、舜禪代之事,以孚天下之望。
元曄長嘆一聲,並不費言,乃索筆墨簽署禪文,複用璽印,擲於地上。
竇瑗急俯身拾起,雙手捧了,來報爾朱世隆與爾朱天光。
廣陵王元恭奉表,辭讓再三,後即皇帝大位,改年號為普泰,史稱節閔帝是也。
黃門侍郎邢子才起草天子赦文,文中因述及孝莊帝枉殺太原王爾朱榮之事。
節閔帝看罷,搖頭說道:孝莊帝親手剪滅強臣,非為失德之舉,只是天意不厭禍亂,故致重蹈當年成濟弒殺高貴鄉公之災耳。百載之後史官自有定論,此處又何必再言其事耶。
邢子才:為臣愚魯,陛下恕罪。
節閔帝不語,因命左右取來筆硯,親自起草赦文:朕以寡德之身,幸受眾卿推舉為帝,願與天下萬民共賀。大赦罪人,一依以往定式。
元恭閉口不言八年之久,至此當眾開言,並親書赦文,果然用辭精到,不同凡響。朝廷內外無不欣然,以為終得賢明之君,希望其能使天下太平。
節閔帝為賞擁立之功,遂加封潁川王爾朱兆,彭城王爾朱仲遠,隴西王爾朱天光,樂平王爾朱世隆,常山王爾朱度律,時稱“五胡王”。
又降封元曄為東海王,赦封高歡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斛斯椿為大都督。復授爾朱兆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柱國大將軍、領軍將軍、領左右衛、幷州刺史、兼錄尚書事、大行臺。尚覺不足酬其大功,又欲加封為天柱大將軍。
爾朱兆終覺不好意思,於是推辭道:此乃叔父臨終官職,我何敢受之!
節閔帝信以為然,於是復加爾朱兆都督十州諸軍事,世襲幷州刺史。加封爾朱世隆儀同三司,追贈爾朱榮相國、晉王,加九錫。爾朱世隆請使爾朱榮配饗皇室宗廟,帝欲從之。
司直劉季明上書道:故相國若配饗宣武帝,彼朝並無功勳;配饗孝明帝,則又親手殺明帝及國母胡太后;配孝莊帝,又為臣不終。由此看來,是無可配饗者。
爾朱世隆怒道:你敢誹謗朝廷重臣,實乃罪該萬死!
劉季明答道:臣既為諫議之首,則應依禮直陳意見,如有不合尊意,殺剮任聽裁處。
爾朱世隆為其耿直所懾,不敢加罪,終將爾朱榮配饗於孝文帝廟廷。又為爾朱榮在首陽山周公廟舊址立廟,以此表示爾朱榮功比周公。
其廟建成不久,即被一場大火焚燬,片瓦不存,是上天亦不以其為然也。
爾朱兆因未能參預廢立謀劃,便欲發兵攻打爾朱世隆。節閔帝使爾朱彥伯前往勸說,這才按兵未發。
時有安東將軍史仵龍、平北將軍陽文義,各率三千士兵鎮守太行嶺,因當初曾引爾朱兆直入洛陽,爾朱世隆此時便上疏為其二人表功,奏請宜各封為千戶侯。
節閔帝覽奏,對爾朱世隆說道:此二人對你爾朱家有功,但於朝廷卻有大罪。
終未答應。爾朱天光得波斯國進獻之獅,遣人送至洛陽。
節閔帝下詔道:神獸被囚,違其天性,故醜奴以其為年號而敗,送還給波斯可也。
使者雖然奉旨出京,因思波斯國路途遙遠,無法送還,便於中途殺獅而返。有司劾其欺君當斬,節閔帝卻又說道:怎可因獸而罪於人哉!
於是赦免使者無罪。節閔帝自負才能,欲中興北魏,每欲擺脫權臣,自專政事。乃任命青州刺史魯郡王元肅為太師,淮陽王元欣為太傅,爾朱世隆為太保,長孫稚為太尉,趙郡王元諶為司空,徐州刺史爾朱仲遠、雍州刺史爾朱天光二人併為大將軍,幷州刺史爾朱兆為柱國大將軍。又賜高歡為勃海王,徵召入朝。
長孫稚堅辭太尉之職,於是改任為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