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退兵,得保濟南及青、兗二州,宋人無不以為佳話美談。
兩國遂隔黃河相持,暫時休戰。
宋揚州刺史徐湛之因廣陵城舊有高樓南望鐘山,於是加以修整,更起風亭、月觀、吹臺、琴室,果竹繁盛,花葯成行,招集文士極盡遊玩之能,適為一時之盛。
南邊烽火暫息,北方狼煙復起。
此時柔然處羅可汗吐賀真在位,與北魏關係惡化。北魏進攻,吐賀真率眾遠逃,復遭高車王攻擊。
吐賀真雖不敢惹北魏,豈容昔日藩屬欺侮?遂調集精銳將高車王包圍,厚達數十重。
高車王率部掘長壕固守,雙方相持數日,處羅可汗遣將挑戰,均不能勝。
吐賀真見高車王以如此少數人馬掘壕固守,忽然懷疑有詐,對部將說道:高車王如此堅強,必是等待大軍來援,圍殲於我。傳令全軍,晚間撤圍而走,不可違誤。
眾將遵命,遂於當夜率軍遠遁。
歷史真相:重圍九層之下,高車王走投無路,焉有不堅守之理?倘若吐賀真將重圍開其一口,待其逃竄時復以精騎逐之,豈不大獲全勝?卻因對方堅守不屈,而將自己嚇跑,也真可令人心醉神迷。柔然與高車之戰,也便成為古代戰爭史上不解之迷。
高車王見處羅可汗忽然退兵,雖然莫名其妙,但見此良機豈能不追?遂率部直追九日九夜,終將處羅可汗驅出漠南,並虜獲柔然軍大量輜重。
太武帝又兵分三路北伐漠北,處羅可汗復大敗遠竄,魏軍擄掠人畜百萬以歸。
至此,北魏疆域北至大漠,西至隴右,東北至遼河,南至江淮,達到鼎盛之至時期。
元嘉二十六年,尚書吏部郎袁淑上疏:檢玉岱宗,今其時也。奏請陛下封禪泰山。
宋文帝准奏,遣使履行泰山舊道,詔命學士山謙之起草封禪儀注。後因北魏入侵,六州荒毀,未能成行。
二十七年春,宋文帝決定利用夏季河渠水盛之機大舉北伐,問計於朝中諸臣。
左軍將軍劉康祖進言:當我大軍集結北行,恐盛水期已過,不如明年早發。
文帝聞奏,心中不悅。
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出班奏道:陛下請聽臣一言。我朝承平日久,諸將多年未經大戰,且士卒不習戰事,久疏訓練,不可興兵一也;近年來隨先帝征伐之故舊老臣相繼凋零,後繼無有良將,不可興兵二也;江東士卒向處水鄉,皆以水戰為其擅長,守國有餘而攻戰不足,不可興兵三也。魏軍皆精騎善射,我北伐與其戰於曠野,是舍我之長以暴己短,馬步不敵,為日已久,不可興兵四也。陛下急於北伐,將恐重辱王師,難以得志。且一旦失利,必引敵寇南來,得不償失,惟請陛下思之。
宋文帝愈發不喜,反駁道:北虜所恃唯馬,今夏水浩瀚,河水流通,泛舟北指,則碻磝必走,滑臺小戍,易可復拔。克此二戍,館穀弔民,虎牢、洛陽,自然不固。比及冬間,城守相接,虜馬過河,便成禽也。
太子劉劭出班跪奏:請陛下嘉納沈卿雅言,北伐之事不可遽行。
宋文帝一無所納,決意即刻進軍。
至此滿朝文武再無人提出異議,爭相獻策。彭城太守王玄謨最為積極,極力慫恿。
宋文帝大為振奮,對眾臣道:朕聞王玄謨之言,頗有封狼居胥之志也。
左衛將軍蕭思話出班諫道:今魏軍掃平北涼,滅除柔然,銳氣正盛,誠不可與其爭鋒,尚請陛下養士備伍,厲兵秣馬,來年再戰為佳。
宋文帝不聽,遂不用蕭思話為帥,使其替代王玄謨鎮守彭城,即以王玄謨為先鋒,分派諸將分三路北伐。此時王玄謨已六十歲,欲效蜀漢老將黃忠,欲建奇功,留名於史。
字幕:王玄謨,字彥德,太原祁縣人,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