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道:“寶劍贈英雄,玉硯賞雅士,皇上慧眼靈心。”蔡京暗道又是馬屁。
趙佶暢笑不已:“是有點風雅靈心,但只一次,諸卿可別再耍此花樣,有點惡啊!”
米友仁拱手道:“實是冒瀆聖上,臣罪該萬死。”
趙佶笑道:“若此便死,哪還見得奇畫墨寶呢!”
眾人會心直笑。隨又談及張旭狂草書,尤以杜甫形容“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最為貼切。
正談論書畫之事,何等風雅,童貫卻匆匆奔來,見及趙佶即拜禮,急道:“皇上應將宋兩利通緝全數撤去!”
如此突兀來事,不僅趙佶,連同蔡京、王黼皆驚。
趙佶頓顯不快:“怎才降旨不到兩天便要收回,朕之顏面安在!”其實乃以童貫命令口氣向自己說話,最為不爽。
童貫道:“小神童已顯靈,方臘事跟他無關,請聖上明查!”
趙佶冷道:“怎全是你在說話,請奏者是你,現又變卦,叫朕如何能服人!”
童貫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趙佶斥道:“你在說朕錯了麼?”
童貫一愣,趕忙下跪:“錯在微臣,尚請皇上賜罪!”
趙佶冷道:“下去下去,查明再說,如此莽撞,枉朕賜你軍權!”
童貫急道:“臣罪該萬死。”
趙佶道:“去吧,沒見著朕在賞字畫,明兒再奏不成?”
童貫應是,千認錯萬自責方退去。
蔡京卻覺事出有名堂,童貫一向謹慎,怎突然如此?
趙佶被騷擾,已無雅興,匆匆走下羲之樓,行往攬月亭,太監備得香茗,蔡京、王黼、米友仁賜坐。喝得幾口,趙佶方道:“怎麼回事?小神童怎會顯靈?又到底顯何靈?林師父兩次顯靈失敗,小神童會靈驗麼?”
蔡京有意收拾林靈素,當然不能附和,道:“恐是耍小手段,登不了大雅之堂。”
王黼道:“可謂張(虛白)師父探卜狀況,必一清二楚。”
蔡京道:“臣亦覺此事先查清再說。”
趙佶道:“就此辦理,然後呢?要是屬實,難道當真要收回聖旨?”
蔡京道:“萬萬不可,畢竟聖諭怎是兒戲,旦等風聲漸小時為之,方不致損及皇上威名。”
趙佶道:“朕亦如此盤算,童貫真是莽撞。”
王黼道:“臣以為可另用方法。”
趙佶道:“你說。”
王黼道:“此事因童太師而起,應讓其自行處理便行,若有錯亦應讓其自行肩挑,畢竟枉人性命亦非天道,能避則避,倒是一事和聖上有關,只為了方臘之亂,江浙應奉局、化石綱全廢了,官員亦罷免,結果只是一場虛驚,實有損朝廷顏面,如今方臘已伏誅,聖上該可重新設立,只要歸臣所掌管,任誰還敢說話麼!”原是風馬牛不相干之事,他卻為對付蔡京而乘機上奏,趙佶最喜奇石異物,當然聽得入耳。
趙佶領首道:“便由王卿負責掌理。”
王黼登時拱禮謝恩。
蔡京暗自悶呃,自己原想奏掌應奉局,誰知給搶了先,也罷,得將來另尋機會再說,倒是童貫勢大,得罪不得,遂替他美言幾句,直道應找張虛白瞭解狀況,畢竟將軍並不懂靈法。
趙佶已甚心煩,請奏聲一一照準,已想開溜前去私會李師師,一解思慕之情。米友仁不介入政爭事,既然趙佶已去,自己亦找理由告退,剩下蔡京、王黼二人。外表仍一團和氣打哈哈,心頭卻盤算如何鬥倒對方。
童貫並未離去,而是躲在附近竊聽所言,但覺兩相尚不敢背叛自己,始現身討論事件。
兩相見其現身,先是一楞,隨即拱手拜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