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炮的聯合開發,法國佬的列車炮畢竟是陸地火炮,為了追求遠射程而使用了160公斤的輕彈,這遠遠不夠!
我們預期的艦炮炮彈起碼要達到500磅,也就是227千克起步,依照公式可以得出這是一種重彈,這樣的炮彈已經足夠亂穿妙高階的裝甲了。
說實話,如果只是為了對付妙高的裝甲,我們甚至可以不用240毫米的口徑,220毫米就足以,如果能夠得到完全體的203毫米艦炮,也足夠妙高喝一壺的了。
同時上層建築要放大,電子委員會那邊和我打過招呼了,他們馬上要弄一條船作適航性測試,檢測一種叫做雷達的玩意,所以我們設計的軍艦必須留有餘量,否則未來還要開膛破肚,就像那艘前進號一樣。”
“可這樣不就把重量加回去了嗎?”
“別急小子,我知道你為了這個好看的噸位資料肯定在結構鋼上用了紙面減重大法,
結構鋼可不能省,南海的颱風等極端天氣多得很,每年有一半的時候都有5級風浪,
想想當年的苗傍號,3600噸的艦體上安裝了4門240毫米迦納炮,與7門150毫米副炮,還能達到18節的航速,最後還是在南海翻船了。
你這船必須大改,結構鋼要重新加固,不然一場颱風直接把船艏拍癟了!(藤本喜久雄:軍艦不能穿過颱風。颱風之子、幽靈將軍、從海底出擊者哈爾西:誰說的,那是你們日本人技術不行!)
抵抗日製三年式203毫米艦炮不需要10英寸的裝甲,8英寸就足矣,而且我們還可以使用傾斜主裝甲帶的方式進一步將其減少到180毫米,
如果不放心,我們還可以再內部水線處佈置一道穹甲來保護輪機艙與彈藥庫,不過我更傾向於對兩者進行單獨防護,在整體裝甲盒內部再形成兩個次級裝甲盒,穹甲說實話沒多大用……”
葉在馥作為飛虎軍海軍戰艦的御用設計師,其技術功底不可謂不深厚,更不要說他還接受了劉瑞的“醍醐灌頂”,腦子裡面有著大量後世船舶設計經驗,
之前的馬尾3000噸級與5000噸級散貨船就大量運用電焊與標準化方式生產,船型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自由輪——的後繼型號勝利輪縮小版,
上輩子的自由輪與勝利輪不但活過來二戰,還在戰後服務了數十年,遠超當時設計的5年年限,甚至硬生生將從戰爭中一路攀高的美國造船業打回了原始狀態,頭一次感受到自己造的船太好了,餓死造船廠的感覺。
有這樣的優秀船型不拿來用,這不是傻子嗎?
嚴夏推開門進入了設計所,現在他已經是這裡的常客了,正在繪圖的設計人員對於海軍司令員的到來見怪不怪,
只有實習生過來倒了杯水,剩下的人該幹啥幹啥,海軍司令員,很稀奇嗎?
嚴夏熟門熟路的找到葉在馥的辦公室,大門敞開,能聽到裡面激烈的爭辯聲,
總師和年輕的設計師對於要不要攜帶魚雷以及到底是配備單純的dp炮,還是對海副炮與對空副炮分開的問題正在唇槍舌戰,好像要分出個你死我活!
“小同志,他們吵了多久了?”嚴夏接過水杯,好奇地問了一句。
“這幾天一直都在,好像是他們的思路出現了不同,至於是哪裡,我也不知道。
徐正奇學長的設計總是劍走偏鋒,葉老師的設計則大開大合,以穩重為主。
這是徐正奇學長之前設計的1500噸驅逐艦草案,走的是和日本吹雪級一樣的重灌炮雷艦風格,但葉老師認為這種船不適合進行日常勤務,要求他進行去武裝化。”
實習生在海軍司令員面前還有點拘謹,但嚴夏只是認真的聽著,
他接過了那張天馬行空的草案,設計已經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