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了一晚上,這口氣還是咽不下去,她想了主意,再召見昇平署的,「排戲。本宮要把孝經上的故事排成戲,叫天下人都看看,什麼是孝!」
昇平署忙接了差事,真就排戲去了。
這事轉眼就傳林雨桐的耳朵裡,「排的是哪一齣戲?」
芳嬤嬤就道:「是郭巨為母埋兒那一出。」
一聽這個故事,林雨桐後脊背就發寒。這個被當做孝子的典範的故事是這樣的:說是晉朝有個叫郭巨的人,他父親早逝,他把家裡的財產都分給他的弟弟們,而他只獨獨要了母親回家奉養。後來,他妻子懷孕了,生了個兒子,他就跟他妻子商量,說是咱們生了這個孩子,只怕事養了孩子就養不起母親。要不然算了吧,咱們把孩子埋了,用錢好好的奉養母親。反正孩子沒了還能再生,但是母親死了可就再不能復活了。於是兩口子抱著孩子挖坑要埋,結果挖著挖著挖除了一罐子黃金,並且人家罐子上還有字條的,上面寫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大家都說是孝心感動了天,然後郭巨還被推舉做了孝廉。
不得不說鈕鈷祿這回放聰明瞭,知道選一個叫人不好駁他的切口。從古至今,學『孝』便是這麼學的。
可這戲要真排出來,估計乾隆得氣炸了。這邊安撫了皇后,人家就說因為皇后懷了孩子才這麼做的。哦!你為了孩子不顧你老孃,你就是不孝。
但乾隆冤枉呀!
林雨桐的表情慢慢嚴肅,她倒不是為了乾隆冤枉不冤枉的事,而是因為這種因為『孝』之一字而引出的諸多愚孝的事端。
孝,什麼時候都應該。
但愚孝,大可不必。
她坐在桌前,提筆蘸墨,再動筆之前,她打發人叫德海,「給我查!查昇平署裡乾淨不乾淨。」
孝經裡二十四個故事,怎麼偏偏選了這麼一個。此人出於什麼目的,先查清楚再說。
太有針對性了,好像怕鈕鈷祿跟弘曆鬧不起來似得。
德海忙不迭的去了,林雨桐這才改編這個故事,然後叫來了紀昀,叫他以此為藍本,改成戲本。
紀昀拿到手裡,當場就看,看的頭上的汗都下來了。老孃娘寫的這是什麼?竟然把孝經的大孝子改成這樣了:話說晉朝隆慮有一叫郭巨的小子,這小子的父親死的早,無人管教。因家貧,他便出門謀生。可生路艱難,最後陰差陽錯的,落草為寇當了土匪,若干年之後,積攢了一罐黃金,他帶著這些銀錢回家,不敢告知家人,這樣的秘密又不能與人共享。於是,為了早點擺脫家裡已經成親的弟弟,便把家財都給分了,叫他們出去單過。然後取了散碎銀兩,娶妻生子。可他回家來並無營生,想要買房置地之前的髒銀也沒名目拿出來用。日思夜想之下,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假裝為了奉養母親要埋親兒子,而後假託天意把那髒銀洗白。還因此走上了官途。不過在故事的結尾,給了惡有惡報的結局,郭巨在赴任的途中遭遇匪患,橫死他鄉,最後落了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他初看覺得離經叛道,可細思量,卻覺得合情合理。郭巨是不是強盜不知道,但那錢財來歷一定見不得光。要不然,真要是埋了兒子而養了母親,這便是顧了人倫,而喪了人性。
林雨桐便笑,「紀大才子可是怕了?」
那可不怕了嗎?這一齣戲出來,得多少人罵喲!
林雨桐卻面容嚴肅了起來,「要做事,做大事,就不要怕人罵。老聖人當年被人罵的少了?可那又怎樣,誰也沒攔住他的腳步。『俯仰無愧於心』便可以了。」她指了指那幾頁稿子,「當然了,我也沒說二十四孝經裡的都是不好的。做學問做學問,便是要取精華,替更多的人取其糟粕。長輩要孝敬,晚輩也要愛護,這才是人倫。這就是我們要改的地方。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