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最主要控制的不是貨幣的種類,而是貨幣的數量,這個數量的控制,要根據市場上商品的總價值量與交易的次數,每次交易涉及到的貨幣量,交易繼續時間等因素,來確定增加或者減少。
人們控制貨幣發行量一般都是有個經濟學公式的,只要把市場上的統計資訊套進去,就能知道是該增加發行量還是該減少發行量了。這個公式科學性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只有點關於這個公式的印象,所以就不能引用啦),但是這個公式並不是一直都存在於人類社會中的,在這個公式出現之前,人類社會又是採用什麼方法來判斷該使用哪一種控制手段呢?我想來想去,覺得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這個方法應該就是剝削,*裸地剝削。那麼貨幣剛剛出生的原始社會,人們採用的方法又是什麼呢?我思考的結果,很可能是依靠原始的平均分配。只要貨幣能滿足平均分配,就剛好合適,如果不能滿足就需要調整。還沒有使用這個公式的資本主義社會又用的是什麼方法呢?我思考的結果有點可笑——用的應該是類似的公式吧!
我既然在控制貨幣發行量中找著剝削,找著不合理的地方,那麼我設想的,並推崇的方法又是什麼呢?我希望讀者留神,因為這個方法還沒有進行過實踐,對錯與否,還是留待後人評判吧——它就是,按需分配法,即一次交易需要多少貨幣就瞬間發行多少貨幣,交易完成之後,貨幣全部回收。
下面就進入第一個方法,使用原始平均分配法,來判斷貨幣發行量是否該進行控制的時間段。
1。2。2。1 原始平均分配法
原始平均分配法,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手上持有的貨幣數量,在當時的度量誤差範圍內基本上相等。
關於原始平均分配法,我們先假設甲乙丙三個代號,可以是一個部族裡面的三個人,而且這個部族只有這麼三個人,也可以代表三個部族,而且整個交換關係都只是在這三個部族間進行。
現在,我先試著分析一下甲乙丙代表三個人的情況。當甲乙丙三個人手中擁有了貨幣黃金(泛指所有的貨幣),不去管這些黃金剛開始是否含有價值量,按照原始平均分配原則,那麼得到的黃金肯定要平均分成三份。
根據原始平均分配原則,加上我假設的基礎條件,這個時候,經過推論,可以確定甲乙丙三個人的初始狀態,他們之間擁有的商品、貨幣的數量與種類,以及代表的價值量都是相等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會不會發生交換呢?我敢肯定,絕對會出現的,因為人與人的性格、愛好等等的東西是不同的,所以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應該也是不同的,商品的交換就不得不發生,含有貨幣功能的商品黃金,早晚會成為三個人之間的貨幣。因為是按原始平均分配法分配所有商品的,甲乙丙三人之間只能進行等價值量的交換,否則就會破壞這個分配法。
假設甲乙丙三個人共同勞動生產並平均分配了四種商品,使每個人都擁有1克黃金、1頭羊、3只雞、3只鴨,並且它們的價值量關係剛好相等,即1克黃金=1頭羊=3只雞=3只鴨。
當甲乙丙三人進行交換的時候,有三種情況需要分析。
第一種,三個人的商品供需剛好平衡。
假設:甲要把羊換成鴨,乙要把雞換成羊,丙要把鴨換成雞,黃金可有可無。我們先不管甲乙丙怎麼完成交易,不管黃金含有貨幣的功能出現了多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甲乙丙三個人無論採用什麼樣的交易渠道,都能達到自己的交易目標。在這四種商品中肯定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