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當,我們當然就是敬順佛陀的教敕,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自滿本願。這是主要因素了。我們凡夫在修行過程當中強調的是自利,就是成就清淨心,成就法身,但是到了法身以後,你的重點開始轉成菩提願了,因為你要成就應化身了。你要成就應化身,當然你一定要發願去廣度眾生,你要廣結善緣,你以後的國土才有眷屬。
他們一方面敬順佛意,一方面希望能夠滿自己因地所發的菩提願,所以在佛前作師子吼,就是內心非常的堅定、無所畏懼地立下誓言:世尊!我等於如來滅後,到了五濁惡世,我們將周旋,就是周遍往返於十方世界,當然這個十方世界也包括了娑婆世界,而且以善巧方便,來使令眾生髮心書寫、受持《法華經》,乃至於讀誦《法華經》,乃至於為人解說,如法修行,最後成就心中的正念。
,!
其實,整個《法華經》 的重點在於成就正憶念,就是改變你的思考模式。比如說,當我們拜懺的時候,我們站在清淨心、菩提願的角度來拜懺,這個業障是如夢如幻的;當我們往生的時候,我們知道極樂世界存在我們心中,也就是一個影像。這就是一心三觀的思想。
這以下就祈求佛陀:皆是佛之威力加持,“惟願世尊,在於他方,遙見守護”。
所以法身菩薩弘揚佛法有兩個因緣:第一個,他自己的菩提願力;第二個,來自於佛力的攝受,希望佛陀來攝受他,來開他的智慧,來幫助他能夠弘揚佛法。
到這個地方整個長行就結束了。
己二、重頌 分三:庚一、安忍之道;庚二、通經之法;庚三、總結誓願
庚一、安忍之道 分三:辛一、惡世弘經;辛二、所忍之境;辛三、敬佛安忍
在末法當中弘揚《法華經》,我們有說過,這個根機是有問題的,他不是一個容易教化的根機。所以,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障礙,我們應該怎麼樣去面對,這個地方就講到安忍之道。這地方有三段。
辛一、惡世弘經
即時,諸菩薩俱同發聲,而說偈言:
惟願不為慮 於佛滅度後
恐怖惡世中 我等當廣說
這段是一個總標。
法身菩薩這個時候同時發聲,就講出一個偈頌:惟願世尊您老人家心中不要有憂慮。不要憂慮什麼呢?不要憂慮佛種的斷滅。在佛陀滅度以後,眾生陷入了恐怖,這個恐怖指的是外在的環境有各種的災難;惡世,指的是到末法時代我們內心的煩惱邪見也比較熾盛。在這種情況之下,“我等當廣說”,我等當依止菩提願力,來廣泛地宣說《法華經》的一佛乘的妙理。這是一個總標。
辛二、所忍之境
“所忍之境”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當忍
所忍之境,是法身菩薩先預測。就是這個事情還沒有發生,但是他預測,未來在末法時代,你要為你的同參道友講中道實相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的狀態。先預測出來,能夠提前地防範。
第一個,就是外護居士的障礙。居士在面對中道實相有什麼障礙呢?“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居士對佛法的修學基本上是片段的,是有很堅固的法執的,所以,聽到說萬法唯是一心他就不高興了,就怎麼樣?惡口罵詈,甚至於誹謗,乃至於用刀杖來傷害這個弘法者。這個時候這個法身菩薩應該怎麼辦呢?“我等皆當忍。”
我們一般在家居士學佛,大概就在佛法當中學個一招半式。我們在一開始修學的時候,不是全面修學佛法的,喜歡拜懺的就一路拜懺,喜歡做義工的就一路做義工,喜歡持戒的就一路持戒。就是在痛苦當中抓住一個單一的法門,靠這個法門的功德力來給自己一些消業障、增福慧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