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辦法都沒有,連釋迦牟尼佛都沒辦法。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說,常不輕菩薩是不得已的,因為你不救他他也墮落。他要麼今生墮落,要麼來生墮落。他那個病毒已經中毒太深了,遲早要墮落的。他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打大妄語。打大妄語也墮落,他自己認為自己是聖人;第二個,就是《楞嚴經》五十陰魔,就追求感應神通,認為他自己見到佛陀,見到誰,那就落魔眷屬。而這種墮落就沒有回頭路了。邪見的墮落是無可救藥,因為你把你過去生好不容易參加三皈依、受菩薩戒、聽聞佛法的善根全部斷到乾淨。所以這個時候常不輕菩薩出手是對的,在他邪墮之前用正謗來取代它。這就是為什麼常不輕菩薩要這樣做,這是不得已。
當然這個地方是大權示現。諸位!你不能夠說,欸,我也來學學常不輕菩薩,我對我的同參道友刺激他一下。你不能這樣做,因為你是生死凡夫。你只能按照正規的方式,就是前面的<法師品>;他不能接受,你就乖乖地先跟他講權法,安穩他。所以蕅益大師特別強調,大權示現,善知方便,不妨破格。凡夫不行。這個是隻有大權示現可以的,因為他墮落以後,他有本事把他救出來。你讓他墮落,你沒本事把他救出來。
壬二、勸持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
佛陀招呼了大勢至菩薩說,當知一佛乘的妙法的《法華經》,能夠「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為什麼呢?它能夠使令我們趨向於無上菩提。它從內觀,從裡面內觀是捷徑。所以在如來滅後,我們應該「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就回歸到五種法門。
這個地方強調如來滅後,它的意思是這樣,古德說,末法時代為什麼《法華經》特顯重要呢?因為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眾生的邪見煩惱特別熾盛。內有煩惱邪見;外呢,壽命短暫。所以,在末法時代內憂外患情況之下,在內因緣障礙、外因緣不佳的情況之下,他只能修頓超法門才能夠得度。你要是生長在風平浪靜,壽命給你八十劫、一百劫,你可以慢慢地先修權法,然後佛陀再為你開權顯實。你可以慢慢來,不著急,反正你外在的壽命很長,你的生命也沒有急迫性。但是你在末法時代不是,你的時間很短,壽命很短,煩惱又那麼重,弄得不好馬上墮落,所以只能用圓頓法門,直接契入真如的方法,才有辦法度脫。
戊二、重頌 分二:己一、頌雙開今品信毀;己二、頌雙明信毀果報
己一、頌雙開今品信毀 分三:庚一、頌事緣之本;庚二、頌時節人名;庚三、頌不輕之行
重頌有兩段。先看己一的「頌雙開今品信毀」,就是信解的功德跟毀謗的過失。
庚一、頌事緣之本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過去世當中,有佛出世,號威音王。這個威音王佛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成就大神通;再一個,具足大智慧。大神通是外相的威德,大智慧是內觀的調伏。他以慈悲心來將導一切天人龍神,而且為九道眾生之所供養。
這個地方是先說明當時的常不輕菩薩教化的一個時代背景。他依報環境是沒有災難,生活富足,一個福德具足的國土。從正報的人民,所做善法皆得成就,是一個善根深厚的果報體。在這個果報體,可以說是非常適合修學禪定的一個環境,壽命長又沒有災難,這麼一個情況。
庚二、頌時節人名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