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章 第107集《妙法蓮華經》

壬二、嘆經法 分二:癸一、就法略嘆;癸二、約喻廣嘆

《妙法蓮華經》 諸位法師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二百四十七面,我們看壬二的“嘆經法”。

這一科是跡門的最後一品,叫做<安樂行品>。佛陀講完這個跡門的內容以後,用安樂行來作一個總結。

天台智者大師把整部《法華經》分成兩大部分:前半段叫做“約跡門開權顯實”,這個是講的佛陀的智慧;後半段就是“約本門開近顯遠”,講的是佛陀的功德。所以,整部《法華經》就講兩件事情:什麼是佛陀的智慧,什麼是佛陀的功德。智慧是一個因地,功德是一個果地,所以就串成了整個一佛乘的因果。我們這一科是講到因地的最後一科。

佛陀為什麼能夠成佛呢?他當然不是因為佈施而成佛,他也不是因為持戒而成佛。就是他在佈施跟持戒的時候有甚深微妙的智慧,所以他成佛了。所以,整個六度的核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那麼什麼是佛陀的知見呢?當然,在跡門,前面我們講很多了,就三週說法,法說、譬喻說、因緣說,這三週都是在講佛陀的智慧、佛陀的知見。蕅益大師那種大智慧的境界,他用四個字來總結什麼是佛陀的智慧,四個字而已,叫做“會權入實”。就是我們如何把三乘的權法導歸到我們內心的一念心性的實法,簡單講就是這樣。我們一個生死凡夫,我們需要三乘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來加強我們的正念,來了生脫死。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透過智慧的觀照,把三乘的修學會歸到心性去。

舉一個例子。比方說你修佈施,如果你沒有學《法華經》,從三乘的角度,你只能從眾生知見來修佈施。好,那麼眾生知見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你必須面對現實中的因緣所生法。那麼從因緣的角度我們凡夫是怎麼回事呢?業障深重,顛倒妄想。這就是我們的知見。那沒關係,我業障深重,但是我仰仗佈施這個法來加持我,讓我成就富貴。所以,我們今天沒有學《法華經》,我們所有的修學只有四個字而已,叫做“心外求法”。就是我自己沒有能力創造功德,我什麼都不是,但是沒關係,我仰仗三寶的加持力,來創造我的資糧,讓我離苦得樂。這樣子修學就很慢了,因為一旦墮入到眾生的知見,墮入到因緣所生法,就意味著我們必須面對無量無邊生死輪迴所累積的業力、所累積的妄想,那對我們來說就很難修行了。

在《法華經》,佛陀知道我們凡夫有這個問題,所以開權顯實。就是說,其實我們現在需要用權法來憶佛、唸佛,了生脫死,但是你也可以用佛陀的知見來修習權法。就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眾生的知見轉成佛的知見。

那眾生知見怎麼轉呢?靠智慧引導。就是你要先觀心,觀察你那念打妄想的心,你用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去觀察它。即空,就是清淨本然,達妄本空,本來就沒有妄想;即假,就是知真本有,你雖然是清淨,但是你具足無量的性功德。所以,當我們用智慧來觀察我們這念妄想的時候,我們發覺,這個妄想的本質是又清淨,是又具足,那等於是佛心。佛心就是我們修行的因地。你說,我一天到晚打妄想,我怎麼有佛心呢?你錯了。我們沒有佛德,佛陀這種三身四智無量的陀羅尼的功德,我們沒有,但是佛心我們是具足的。就是我們跟佛陀都是具足一念心性,只是他開顯了,叫做功德成就,我們沒有開顯,叫做本性具足,就差在這裡。

所以,當我們修學三乘的權法的時候,你先透過一種觀慧調整心態,你先不要管你的內心的作用。就是你無量劫來累積了這些灰塵,這別管它,你先注意你的本質,就是你的本來面目是怎麼回事。當你沒有輪迴之前,當你沒有惹這麼多塵埃之前,到底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