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就是淨土宗的人在修無分別智,可能不能當事修的常法,可能事修這一塊要帶一點苦諦跟無常的思考。
第四主題:有關法華跟淨土的相互關係
我們看最後一題,有關法華跟淨土的相互關係。
【學員提問】請師父慈示,學《法華經》對我們修淨土法門有哪些好處?我們如何把《法華經》的思想運用到唸佛中來?
【師父答疑】《法華經》當然最重要就是理觀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點跟一般的點不一樣。
我們先談如果你沒有學《法華經》,你這個淨土宗會怎麼修。淨土宗的修法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你要會念佛;第二個,你要會往生。這是兩碼事,因為念佛面對的是佛號,往生你面對的是彌陀的本願功德。唸佛我們就不談了,各憑本事——你怎麼去專注,建立心中的佛號,你一句佛號唸誦聽,這個事修就不談了。
我們先談往生好了。你臨終的時候,佛號現前的時候,你的心態很重要。你必須做到一個標準,叫做順從本願。這個順從本願,淨土宗是要有取捨的,你要能夠離開娑婆,要厭離娑婆,要欣求極樂。欣求極樂這一塊我們就不談了,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你怎麼去借相修心,這個就不談。我們就談談厭離娑婆,因為這個是關鍵。
我們不是從零開始,我們是在無量劫當中,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地流轉,累積很多對娑婆世界的貪念,留下很多對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然後才要想離開它。這是個困難點,的確有一點困難。而且要快速離開它,臨命終的時候,需要馬上做出選擇。所以,貪戀娑婆是我們淨土宗每一個人必須走出過去的一堂最艱難的功課。因為你不走出過去的妄想,你沒辦法迎接彌陀的光明。
那你今天,如果說你不修理觀,你就從苦樂的對治著手:因為娑婆世界是痛苦的,極樂世界是快樂的,所以我放棄痛苦,追求快樂。合理!但是有什麼問題?因為你沒有修理觀,你的內心是自我意識,活在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本身就是隨順於生死輪迴的,所以你的修學變成怎麼樣?變成逆流而上。你的心本質是隨順生死,然後你要抗拒生死,用佛號去對治它,靠你的信心,那就很困難了。因為你的本質是隨順生死的,因為自我意識,你的心本來是攀緣的,那你只能靠“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你靠很多的佛號,靠對阿彌陀佛的信仰、信心,靠你這種事修的願力,來建立一種抗拒強大的生死輪迴的力量,逆流而上。這個是事修法門。
如果你透過《法華經》的理觀,從根本上改變你的內心,把自我意識的模式轉成清淨心、菩提願,你的心是順從菩提。而極樂世界跟無上菩提是一條路的,就是往生是三百由旬,成佛是五百由旬,這整個是一佛乘的。所以你的心已經調整成不是順從娑婆,你只是面對如夢如幻的娑婆世界留下的影像,要面對而已,但是你的大方向是順從無上菩提了。順從無上菩提,你馬上能接受、順從本願,不需要理由,就是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不必靠苦樂的對治。因為我要成佛,所以我要往生。而這個思考是更高的高度了。這樣大家聽懂了嗎?
就是你修《法華經》以後,你會有一種成佛的意樂,就是你的心已經是隨順無上菩提了。所以你從隨順無上菩提,要隨順於彌陀本願 就相對容易。你不學《法華經》,你的心是隨順生死輪迴。你本來心往這邊走,要把它拉回來,要逆流向上,要把隨順生死的心轉成隨順往生的心,困難!
就三種隨順,隨順菩提,隨順本願,隨順生死。你看,有一句話很重要,說“生本無可戀,死亦何須厭?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當我們臨命終的時候,要離開我們非常熟悉的生死輪迴,就算你的準備非常夠,你已經知道娑婆世界是痛苦的,它傷你太深,但是你臨命終真的要離開它的時候,你心中還是有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