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求情,讓韋名將手下留情,可人家又沒有帶兵來;而要是派韋名將的侄子去,是為了摸底,這當叔的因為年長,閱歷豐富,所以韋藝肯定不是對手。

所以慰常委第二次用錯了人。

要知道,血緣關係是佔有優勢的。

壞啦,尉遲常委大叫一聲,但已經慢了半拍。

所謂既生亮,何生瑜乎!

不僅如此,這韋名將還料定追兵將至,會發生些什麼樣的情況。

因此要用計,設下埋伏。

這埋伏,一無伏兵,二無地雷(當時也沒有),卻是在沿途安放了糖衣炮彈。

也就是每到一個亭驛,先就把驛站的馬廄開啟,把幾匹供使者換乘的馬,全都趕走,又對這驛官交待,後面蜀公尉遲迥很快就到,要趕快準備酒宴招待。

這韋名將是欽差,驛官不敢怠慢。

設下這樣的灑肉陣,韋名將因此而可以放心地帶著韋藝,向西跑路。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人不得不佩服韋名將的想象力:

尉遲迥派遣的儀同大將軍樑子康,帶著數百名騎兵,隨後趕到,但每追到一個驛站,迎接他們的,都是豐盛的酒宴。

那些士兵見了,一下子蜂擁而上,梁大將軍罵了兩句,想攔卻是攔不住。

且這馬也跑累了,驛站的馬廄空空如也,要是接著追,卻沒有馬可以替換。

如此可以明顯看出來:是有人施了毒計,卻是防不勝防。

韋名將和韋藝,因此而得以脫身。

這樣的惡搞,發生在一千多年前,其場面似曾相似:

如今下鄉搞檢查的幹部隊伍,每開進一處村寨,訊息也不知怎麼走漏的,被檢查者均以古已有之的兵法應對之:酒肉陣一擺,檢查組也就成了農家菜品嚐專家組。

由此證明,攻心為上,攻城次之的兵法,並沒有失傳。

於此處,我們算是找到最早的這個古代著名案例,予以映證。

韋名將跑回長安幾天後,楊堅又再派破六韓裒到鄴城去。

而破六韓裒被殺,訊息傳回,楊堅決定正式決定征討尉遲迥。

6月10日,楊堅調集北周在關中的軍隊,任命韋孝寬為行軍元帥。

任命公梁士彥、元諧、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楊素、李洵等人為行軍總管,統率軍隊討伐尉遲迥。

而在此之前,楊堅已進行了調查兵遣將,對以鄴城為中心的叛軍,設定了多道防線的包圍圈。

這首當其要的,是以李穆的侄子李崇為懷州(今河南省沁陽)刺史,同學王誼被任為鄭州(今河南省許昌市)總管,姐夫竇榮定為洛州(今河南省洛陽東)總管,由此防堵尉遲迥向東對京城長安的進犯。

這道防線與自東向西,由陝西而來征討的韋孝寬大軍匯合後,形成與尉遲迥決戰的主力。

而在鄴城北面,以李穆為幷州(太原)總管在前,於翼任幽州(今北京市)總管在後,一方面可以切斷其北上與遼東高寶寧的聯絡,斷其退路;二來可適時南下,對尉遲迥進行圍堵。

………【第四節 散打】………

我們放下北邊的事暫且不表,先說說這南面發生的事。

由此將引出隋朝開國的三位猛人。

第一位是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楊素(公元544—606年),字處道。一說為華陽(今陝西省勉縣)人。

這楊素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祖父楊暄,北魏時任輔國將軍、諫議大夫。

前者為爵號,後者是專門向皇帝提意見的官。

其父親楊敷,為北周汾州刺史。

汾州在今山西隰州,刺史為汾州地區省府所在地的汾州市長,就廳局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