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不打算擁有下一代的家庭或家居同住者,會把“共同擁有骨肉”的*轉嫁在貓狗身上,可能是看中了貓狗有可愛如初生嬰兒的一面:來個抱抱,喜歡便撫摩一下滑溜如嬰膚的皮毛,真有為人父母的*。另一方面,卻又故意忽略貓狗跟嬰兒一樣,也會長大,也有靈性,也有人的通病:忽冷忽熱呼之則來的話,會妒忌,會抓狂。

養寵物比生育後代最省事省錢的地方,是不用供書教學,然後不用為其學業成績工作前景操心破費,更不用擔心會吸毒。有這樣便宜的事嗎?不,孩子長大了會自立,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操心也操不來,變相還父母一個自由。兩口子想去參加郵輪環遊世界半年就半年,無有牽掛;想表達牽掛,子女說不定會嫌棄這無形壓力。

貓狗卻不一樣,它們與主人沒有血緣關係,養久了,卻比子女還依賴,而且年紀越大,渴望被撫摸額頭的密度越高。嬰兒有尿片防汙,大了會照顧自己大小便,心情不好也不會隨處撒尿拉屎。訓練再好的狗,主人外遊一個星期由家傭照料試試看?

如果回家後傭人告訴你,整張床單都滿布尿跡床褥染了終身不退的穢味,並不是稀奇事。照顧寵物的排便、飲食、情緒,是終它們之身的大事。從未養過寵物的,誤會能以比較方便的手勢,換來家庭新成員帶來的溫暖。請先花點時間,睜睜地看一下它們充滿情緒的眼神,直到能夠分辨出當中有渴求、有恐懼、有不悅、有憤怒,才決定是否養育這接近人類,思想到老去一天仍如嬰孩一樣單純無辜的痴情之物。

把寵物當禮物,送給愛人的情節,但願只在愛情電影中出現,現實生活中未經當事人同意,便買一件有血有肉的玩具送人,等如把一個責任往別人肩上放,不但比敷衍式的手信更不環保,更不近人道。是的,一如愛情,剛滿月的貓臉狗臉,比愛情還要迷人,可愛得令人心疼;然後,一對愛人把玩著手中的毛球時,有沒有想過,寵物的眼神也會流露出暮氣,且以十倍速度老去。

所以,想愛人就愛人,想生育就生育;但,真心愛動物才好帶它們回家,因為牠們一旦失寵了,沒有K歌供他們宣洩,我們聽不懂它們的語言。

夢飛行

周潤發常言道,他的學識都來自電影。

正如張愛玲曾令人掃興地指出的現實,我們都是先在小說電影裡看見海,然後才有機會看到真正的海。在我還遠遠沒有必要未夠條件資歷不足去判斷誰是最愛時,已看了張艾嘉、林子祥的《最愛》,要在很多年之後,才慢慢明白這是人生中最無解的難題。在我還沒有刻骨銘心到了解心酸時,心真是會酸的情況下說愁,看慣了亦舒,已把“令我們刻骨銘心的往往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些人”視為金句。但那是周潤發所說的,學識一個道理,從小說電影中得來第一手的看法;可笑的是,到我們領悟到為什麼能結婚生子的往往不會是刻骨的人,則是二手經驗。

在一些稱得上偉大的電影中,見識到的真實世界該比我們自身的體驗敏感上百倍,真人真事給拍成電影,應該拍出連當事人也不懂得用的眼界看回自身,這才會提升看事看人看情的層次。電影應該不只做現實的鏡子,否則只是比我們日常家居打燈打得講究點的私房記錄而已。

有次與朋友看陳奕迅、張柏芝的《十二夜》,坐旁邊的朋友卻看得左傾右靠,一片不耐煩的表現。散場後忍不住問電影很悶嗎?得到的答案如暮鼓晨鐘,友人大罵,現實的愛情還不夠殘酷嗎?為什麼要把愛情拍得那麼血淋淋地真實?忽然提醒我,有三個字叫“夢工場”,看偉大的電影學到那麼多,讓我們從此對現實看得更敏銳細緻又有何益?放下功利主義,享受電影帶我們遠離日對夜對的現實,一如看金庸,會忘記問黃藥師經營桃花島的經費何來,那

才是度假般的夢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