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觀與自然觀引申出其人生觀,故而採用了這則寓言。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則寓言借杞人憂天的故事,譏諷了那些終日懷揣著毫無必要的憂慮和無窮無盡的愁苦,既自擾又擾人的愚人,告誡人們切莫毫無根據地理會和擔憂。這是一則充滿智慧的寓言,描繪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類人。作者對這兩種人並不認可。
文章著重塑造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著廣袤的藍天,卻終日憂心忡忡,害怕藍天會坍塌下來;腳踏著堅實的大地,卻成天惶恐不安,擔憂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至於夜不能寐,食不下咽。他還懼怕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墜落,整日惶惶不可終日。在他人耐心的勸解下,他才如釋重負,欣喜若狂。一個活靈活現的形象便躍然於讀者眼前了。而另一個人物,那位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雖不科學,僅代表了當時的認知水平,但他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耐心勸解的方式,還是值得讚許的。古代道家學者長廬子也並不贊同這個開導者關於天地無毀的觀點,他覺得世間萬物既有生成,就必有毀滅。然而列子認為,天地無論成毀,對人而言並無差異。道的本質在於虛無寧靜、無所作為,人也理應秉持篤守虛無寧靜的處世態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白費心力。
這則寓言所蘊含的客觀意義著實不容忽視,因為它生動地展現出了那個時期自然科學在宇宙形成理論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其中諸如“積氣”、“積塊”以及“日月星宿亦積氣中有光耀者”等一系列獨到而精妙的見解,其所具備的辯證思維水平之高超,實在是令人由衷地欽佩和折服。
該寓言的創作者巧妙地藉助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使得每個人物都顯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儘管整個故事篇幅不長,但其中所蘊藏的深刻寓意卻能夠引人深思、回味無窮。而且,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由簡潔明瞭的對話所組成,不僅語言簡練、表意精確,同時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讓人閱讀起來感覺行文流暢、一氣呵成。正因為如此,這則寓言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後世文人常常引用的經典典故之一。就像大詩人李白曾經寫下過這樣一句詩:“杞國有人憂天傾”,這句詩便是源自於這則發人深省的寓言。。4
名家點評
貴州師範學院教授王強模《列子全譯》:“《杞人憂天》,則表現人們探索宇宙奧秘、追求真理的美好情操,讓讀者理解遠古時候人們就已經在建立樸素的唯物的宇宙觀了。其實杞人不應該是被諷刺的物件,恰好的大膽設疑、用於求知的人物。”3
作者簡介
列禦寇,相傳戰國時期道家。鄭國人。《莊子》中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呂氏春秋·不二》說:“子列子貴虛。”西漢劉向《列子序》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被道家尊為前輩。今傳《列子》八篇。5
[1] 王強模 譯註 · 列子全譯[m] ·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 1993:21-23
[2] 王烈夫 · 中國古代文學名篇註解析譯( 第1冊)[m] · 武漢:武漢出版社 · 2016:132
[3] 王強模 譯註 · 列子全譯[m] ·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 1993:13
[4] 劉琦 · 歷代小品文名篇賞析[m] · 長春:吉林文藝出版社 · 2011:45-46
[5] 夏徵農 等 · 辭海(縮印本)[m] ·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2000:161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