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下,太后又想到,“可恩科又要到明年才錄,這時間耽擱下來,黃花菜都涼了,這個可以作為日後增援之用,卻不能做開始的一炮,凡事若不是先聲奪人,這氣勢必然會被壓下去。”太后沉思半刻,卻也想不出來什麼方法,難不成要用行政命令強制人去報名不成?若是這樣,那豈不是強按牛喝水了,這完全不符合自己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執政理念,太后想不出來,也就放棄了,“這事兒,先擱著,就等過幾日再說吧,六爺你若是有什麼好法子,再告訴我就是。”(未完待續。)
四十二、同文館事(五)
在守舊派士大夫的鼓譟下,很多有意投考同文館的官員,最後都打了退堂鼓。結果,同文館在98位報名者中只錄取了30人,而因被錄取者的素質太低,很快又被淘汰了20人,剩下10人,最後也只有5人畢業。洋務派本希望透過同文館培養一批精通西學的中高層官員,這個計劃幾同夭折。
為此,奕曾不乏憤怒地指出:“當御史張盛藻條奏此事,明奉諭旨之後,臣衙門投考者尚不乏人;自倭仁倡議以來,京師各省士大夫聚眾私議,約法阻攔,甚且以無稽謠言煽惑人心,臣衙門遂無復有投考者。是臣等未有失人心之道,人心之失,倡浮言者失之者也。”
光祿寺卿於凌辰也認為:“天文算學招考正途人員,數月於茲,眾論紛爭,日甚一日,或一省中並無一二人願投考者,或一省中僅有一二人願投考者。一有其人,遂為同鄉、同列之所不齒。夫明知為眾論所排,而負氣而來,其來者既不恤人言,而攻者愈不留餘地,入館與不入館,顯分兩途,已成水火。”
一時此事無解,也只好擱置再議,於是政事說完,太后又問起京師裡頭的瑣事,兩個人正在說話,外頭稟告,說是皇帝來了,恭親王連忙站了起來,垂手而立,同治皇帝進了碧桐書院見到恭親王微微有些驚訝,“兒子給皇額娘請安,六叔也在呢。”
“是,”恭親王見到皇帝來了,連忙打千行禮。
太后含笑看著精神抖擻的同治皇帝,點點頭,“這會子下了課?”
“是,”同治皇帝看了看恭親王,“早起習了弓箭,又去聽了課,這才來皇額娘請安。”
“你若是忙,也不必要每日請安,”慈禧太后說道。
“兒子不忙,兒子每日也去長春仙館的,這是兒子的孝道,萬萬不敢偷懶的。”同治皇帝連忙說道。
長春仙館是慈安住的地方,慈禧點點頭,“用了點心了?那就去寢宮歇息會。”
同治皇帝搖搖頭,“兒臣還要去背梁惠王,不敢耽擱,這就回九州清晏,”見到太后無動於衷,只好悻悻然準備離開,“總要背出來才好出園子。”
太后聽到出園子不由得眉毛一動,怎麼我沒想到這一層?這眼前不是有一個巨無霸型的主力軍嗎!太后叫住了皇帝,“皇帝,這眼下有個機會能出園子溜達溜達,你可願意去?若是不願意,這也就罷了。”
同治皇帝大喜,一個箭步竄到了皇太后跟前,“兒子願意去,這是要去哪兒?”
太后直指站在邊上的恭親王,“這事兒,就交給你六叔了。”
“太后說笑了,奴才怎麼敢帶皇上出園子,皇上身系天下,怎麼能輕易出宮,萬一有個閃失,奴才怎麼擔當得起。”恭親王連忙擺手,這種事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好,怎麼好攬事上身呢。
“朕的好六叔,”皇帝連忙訕著臉對著恭親王說道,“不拘是去那一處,總是要出去逛逛才是,”太后拿眼瞪著自己,同治皇帝連忙解釋說道 ,“這也是皇額孃的意思,要勞逸結合。”
“太后?”恭親王疑問得看著慈禧。
“六爺,你帶他出去就是,”慈禧太后笑道,“這是我給你想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