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也是人際交往倫理中人應當先親近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如父母、兄弟、夫婦,然後推而廣之,親所有的人,由親及疏。西方文化中人際交往倫理中人與人是工具性關係,按公平法則進行,而中國文化中人際交往倫理中人與人是情感性關係。所以儒家首先重孝,事父母為頭等重要的事,尤其是對一個尋常庶人來說更是如此。
總之儒家人際交往倫理從人性善的理論出發,提出了建立在仁、義、禮的人道基礎上的人與人交往行為規範,即孟子所說的父子之間有親情,君臣之間有禮義,夫婦之間有差別,長幼之間有次序,朋友之間講誠信。再具體一點就是:父慈子孝、君禮臣忠、夫唱婦隨、長愛幼敬、朋友互信。
第二節《邊城》的人際交往敘事
簡單地分析完儒家人際交往倫理後,我們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在小說《邊城》敘事中,敘述者重構了儒家的倫理,不僅與儒家倫理有內在的一致性,而且還使其更加美麗和理想化。
首先我們發現《邊城》敘事中涉及到的故事人物都是善良的,這與儒家人性善論的觀點非常吻合,由此許多學者談到小說《邊城》的人性美問題,正是因為每個故事人物都是人性善的,所以他們才是人性美的,他們的心靈是美的。《邊城》中的每個人物既善又美,盡善盡美,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李健吾評論沈從文的《邊城》時說:
可愛!這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另一個特徵。他所有的人物全可愛。彷彿有意其實無意,他要讀者拋下各自的煩惱,走進他理想的世界,一個肝膽相見的真情實意的世界。人世壞嗎?不!還有未被近代文明沾染了的,看,這角落不就是!——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衝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慾的情感。對於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老船伕為他的孫女,大佬為他的兄弟,然後倒過來看,孫女為她的祖父,兄弟為他的哥哥,無不先有人而後——無己。這些人都有一顆偉大的心。父親聽見兒子死了,居然定下心,捺住自己的痛苦,體貼到別人的不安:“船總順順像知道他的心中不安處,說,’伯伯,一切是天,算了吧。我這裡有大興場送來的好燒酒,你拿一點喝去吧。、一個夥記用竹筒斟上一筒酒,用新桐木葉蒙著筒口,交給了老船伕。”是的,這些人都認命,安於命。翠翠還痴心等著二老回來要她哪,可憐的好孩子!
人性是善的,美的。在小說《邊城》敘事中,故事人物即使在生活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也不願改變其善良的本性,在他們身上呈現出了人性在光輝。老船伕擺了一輩子渡船,心甘情願為過往行人服務,邊城人“凡事求個心安理得”,他們看到老船伕辛辛苦苦擺渡卻不收錢,心裡過意不去,“還是有人把錢的”,老船伕也“情不過,也為了心安起見,便把這些錢託人到茶峒去買茶葉和草煙,將茶峒出產的上午草煙,一紮一紮掛在自己腰帶邊,過渡的誰需要這東西必慷慨奉贈”,老船伕忠於職守,把一份平凡的職業經營了一生,他雖不明白“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但依然“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船總雖然富裕,但他是個“大方灑脫的人”,“喜歡交結朋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他是個為富以仁的典型,他“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凡因船隻失事破了產的船家,過路的退伍兵士,遊學文墨士,凡到了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一面從水上賺來錢,一面就這樣灑脫散去。這人雖然腳上有點小毛病,還能泅水;走路難得其平,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所以船總成了當地德高望重的中心人物。翠翠清純善良,雖然面板黑黑的,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