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宋都謠言大起:十年奉國君,對外十一戰;不殺孔父嘉,宋人不得安! 謠言到處,國中百姓信以為然,迅即播散。 華督重賞御者,更趁朝會之機,又在宮門外鼓動國中諸將。 華督:國中謠傳,你諸將可曾得聞? 諸將:皆聞之也。 華督:十年以來,孔司馬一貫主張對外用兵,使我國戰火不息,殃民毒眾。主君偏於信任,不從我進諫,三日之內,又要大舉伐鄭。宋國百姓何罪,受此勞苦! 諸將:我等身為戰將,首當其衝,飽經戰爭之苦,父兄皆死於戰場,馬革裹屍。華太宰之言甚是,不殺孔父嘉,宋國之亂未已。 華督:然而國君專寵孔氏,豈肯誅之? 諸將:若太宰首倡,我等願為先鋒,衝入孔府,就而殺之! 華督見民心向背態勢已明,遂帶將士譁變,攻入大司馬府,屠殺孔父嘉全家。 兵變之後,華督別無所取,吩咐心腹,只搶奪孔父嘉妻魏氏,送歸自己府內。 畫外音:可嘆孔父嘉直到臨死,也不知自己死於何故。膝下止有一子,名叫木金父,年紀尚幼。當兵亂初起之時,幸虧家臣機靈,懷抱公子逃出宋都,奔至魯國,隱居下來。其後木金父長大,便以父字為氏,稱為子姓孔氏。孔聖仲尼,即其第六世孫。 宋殤公聞知寵臣孔父嘉被殺,勃然大怒,於是召集諸將眾臣,下令徹察真兇。散朝之後,諸將慌急,皆至華督府中,前來問計。 諸將:國君暴怒,必究真兇,如此奈何? 華督:這可真是先帝報應。國君既不追究,我亦正欲迎請公子馮回國就位也! 諸將:我等皆願奉命,共效死力! 華督:既是如此,全賴諸公。三日之後,國君必親至司馬府中,參加孔父嘉喪禮。公等可各帶家兵,於半路埋伏,將此篡位昏君殺之。事成之後,皆為有功之臣。 諸將:喏! 三日之後,諸將依計行事,果然發動軍變,將宋殤公刺殺於弔喪途中。 國中眾臣聞變大驚,皆知必是華督操縱而為,但都敢怒而不敢言。華督便趁為殤公治喪之際,言於眾臣。 華督:國不可一日無君。先君之子馮見在鄭國,人心不忘先君,合當迎立。 百官唯唯稱是,無人敢駁。華督遂遣使齎奉國書,前往鄭國,奉迎公子馮回國繼位。 鄭莊公看罷國書,已知來意,於是便命人將公子馮喚至王宮,下令整備鑾駕,護送公子馮還歸宋國。公子馮喜出望外,泣拜在地,接連四拜。 公子馮:馮之殘喘,皆蒙大王所留。今幸返國得延先祀,當世為屏藩,不敢貳心。 周桓王十年、魯桓公二年、宋莊公元年、燕宣侯元年,公元前710年。 鄭莊公派兵護送公子馮回宋,華督率領百官迎出城外,回宮奉之為君,是為宋莊公。 為取得諸侯支援,華督將傳世“郜大鼎”送給魯桓公,又對齊、陳、鄭諸國都饋送重禮,告明擁立公子馮之故。 魯、齊、陳、鄭四國國君會盟於稷,本來計議欲出兵平定宋國之亂,因皆受到華督賄賂,因而作罷。諸國既得重禮,皆都心領神會,並相約前往宋都,為公子馮舉行加冕儀式,承認其宋公地位。又向宋莊公美言,共薦華督為宋國之相。 宋莊公虛己下士,敬奉諸侯,於是宋國得安,數年再無戰事。 畫外音:可嘆宋殤公!只因猜忌公子馮,直落到身死叛臣之手,君位畢竟不保;又恨華督!竟為一美婦而殺舊日同僚,國家以賄而立。 稷會之後,鄭、蔡二君又會於鄧,討論如何阻止楚國壯大,向北發展。 此年晉國進攻陘廷國,陘廷人在汾水旁設伏擊敗晉軍,並俘晉哀侯。於是晉國人擁立哀侯之子為君,史稱小子侯。 北戎主遣戎兵一萬進犯齊國邊界,攻破祝阿,直趨歷下。守臣告急,齊僖公分遣使者向魯、衛、鄭三處借兵,並命公子元、公孫戴仲等為將,率兵前去歷城拒敵。 鄭莊公聞報齊有戎患,乃選車三百乘,使世子忽為將,高渠彌副之,祝聃為先鋒,星夜望齊國進發。鄭軍先至,魯、衛二國之師尚未曾到。 齊僖公出城犒軍,與世子忽商議退戎之策。 世子忽:戎卒雖然悍勇,但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