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連吐槽的心思都省了,不靠譜的六角家外加一個極度不靠譜的六角義賢,他還能怎麼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
六月二十七日,龜縮在勝龍寺城的三好家終於動了,他這一動卻作出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三好家竟然臨陣分兵,三好長逸帶領八千騎挺進出京都,其中四國眾二千騎,其餘的來自攝津、和泉眾,他的任務是先一步懲罰參與動亂的町民,在亂捕濫殺百十個町民後,這八千騎又進入慈照寺內,看起來目標是後面的中尾城。
總大將十河一存率領三千四國眾,兩千攝津眾,三千畠山家的援軍,以及政所執事伊勢貞孝率領的兩千山城眾,合計一萬騎直接渡過桂川,前進到京都以南的鳥羽地方駐防,隔著鴨川與吉良義時的七千軍勢對峙,三好康長之子三好康俊率領兩千軍勢坐鎮勝龍寺城,負責作為別動隊監視六角義賢的動靜。
————
ps:上傳貼圖的分別率太低,有興趣可以到群裡看我帖的畿內水系圖,主要是澱川流域的地圖,看過了才更好理解小說中的水系分佈,以後會涉及到。
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103章 伏見山見聞(第二更)
吉良家的本陣設立在的伏見山上,伏見山又名桃山就是伏見城的建造地,這裡的山勢並不雄偉也不見得怎麼鍾靈毓秀,唯一的好處就是俯瞰京都兩側有河川包圍,另外兩側由山峰環繞,同時可以監視貫穿山科盆地的奈良街道。
山科盆地中間被一條並不寬闊的山科川流過,山科家的本貫地山科莊也在這裡,在山科盆地的西側就是山科本願寺的遺蹟,當年風光無比的山科本願寺因為攻滅飯盛城而氣勢的大漲,不但把躲在和泉顕本寺的三好元長殺死,還趁機攻入大和國襲擊興福寺與春日神社。
結果卻被細川晴元擺了一道,散佈一向宗要覆滅法華宗的謠言,因為三好元長一支是位非常虔誠的法華宗徒,同時又法華宗在京都的保護者,他這一死讓法華僧眾感到無比的驚慌和憤怒,進一步加劇法華宗對一向宗的仇視情緒。
隨後法華一揆在細川晴元的煽動下蜂起,同時與山科本願寺就近江御坊的糾紛而嚴重對立的六角定賴也率領大軍參戰,從屬於細川一方的木沢長政率軍參戰,山城國附近的土民一揆也隨之參戰,參與圍攻山科本願寺的大軍多達四萬,而且更可怕的是無論南都六寺還是京都五山都對一向宗的求救袖手旁觀,天台宗延歷寺也坐視不理,這才是一向宗栽跟頭的重要原因。
“歷史告訴我們,千萬不能成為眾矢之的,一向宗就是得志便猖狂然後被人群毆致死的典範,本願寺證如現在夾起尾巴學好人也是被逼無奈,誰讓他一向宗在畿內的人緣這麼差呢?”站在伏見山上眺望山下的殘垣斷壁。
早在鎌倉時代一向宗就被畿內五山五寺斥為邪道,延歷寺與興福寺還曾上告鎌倉幕府,以私立唸佛宗、無視戒律、獎勵造惡、鼓動暴亂等名義要求幕府驅逐一向宗僧徒,為此親鸞還被後鳥羽上皇處以流放之刑。
一向宗確實是邪道,比起明朝的淨土宗更偏向一條邪路,明朝的淨土宗,雖然也是以念阿彌陀佛為宗,但是還有十二觀門,做十二觀法,才能順利得升淨土,而一向宗連這個都省卻了,只需要信仰本宗,並高唱阿彌陀佛便能得升淨土。
本願寺的來歷是源自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即唸佛往生願為彌陀本願,即所謂的“選擇本願”,認為只要唸佛,就會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適應,即可往生淨土,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一作為主幹闡述新宗也就罷了,一向宗還立下“以唸佛為正,以諸行為傍”,直接把其他宗門一棍子打倒。
這麼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