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閒談8

議論紛紛。

友人見此,心中駭異,連忙說道:“某公循吏,且其總督兩江,在此案前十餘年,何以無故訟之?”眾人也紛紛附和,皆對這降乩之言表示不解。在眾人眼中,某公一向以清正廉潔、寬厚仁慈著稱,他在兩江總督任上,興修水利,造福百姓,政績斐然。怎會與這徵漕之案有所牽連?

乩筆並未停歇,繼續書寫道:“此案非一日之故矣。方其初萌,褫一官,竄流一二吏,即可消患於未萌。某公博忠厚之名,養癰不治,久而潰裂,吾輩遂逅其難。吾輩病民蠱國,不能仇現在之執法者也。追原禍本,不某公之訟而誰訟歟?”

眾人看著乩筆寫下的這些話,心中不禁陷入沉思。原來,這起徵漕之案並非突然爆發,而是早有隱患。早在多年前,漕運中便已出現一些小規模的貪腐現象,如個別小吏剋扣漕糧、虛報損耗等。彼時,若有官員能夠敏銳察覺,果斷採取措施,僅僅褫奪一名貪官的官職,流放一兩名小吏,或許便能將這隱患消除於無形。

然而,某公為了博取名聲,故作忠厚,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他認為這些只是小問題,不足為患,若大肆懲處,恐會影響官場穩定,有損自己的寬厚形象。於是,他選擇了姑息養奸,對下屬的不法行為採取了縱容的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問題如同毒瘡一般,逐漸潰爛,越來越多的官吏捲入其中,貪腐之風愈演愈烈,最終導致徵漕之案全面爆發,眾多官吏因此案而遭受災難。

這些在冥司訟冤的鬼魂,生前皆是參與徵漕貪腐之事的官吏。他們在地獄中受盡折磨,深知自己病民蠱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他們明白,如今的執法者是依法辦事,並無過錯,自己無法將仇恨發洩在他們身上。於是,他們只能追根溯源,將矛頭指向某公。在他們看來,若不是某公當年的不作為,這一切或許都不會發生。

書訖,乩遂不動,只留下滿屋子的人,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對這起案件的新認知。他們意識到,為官者不僅要有清廉的品德,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在面對問題時,不能因一時的私利或虛名而猶豫不決,否則,一時的疏忽或錯誤的決策,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

,!

此事過後,江南官場風氣為之一變。官員們聽聞此事後,皆引以為戒,更加謹慎地對待自己的職責。他們不再輕易懈怠或敷衍,而是時刻警醒自己,要以公正廉潔之心處理政務,關注民生疾苦,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各級官員之間相互監督,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官場生態。

而民間百姓,也對官場之事更加關注。他們透過此事看到了朝廷打擊腐敗的決心,也對官員們的行為有了更高的期望。他們希望官員們能夠真正做到為民請命,清正廉潔,不再讓百姓遭受不公與苦難。於是,百姓們開始積極參與到地方事務的監督中來,若發現官員有不法行為,便會向上舉報。

這起徵漕之案以及後續的冥司訟冤之事,成為了江南地區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無論是在茶館酒肆,還是在田間地頭,人們都會談論起此事,時刻提醒著人們,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在民間,都要遵循正道,莫要因一時的私利或虛名,而種下禍根。此故事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心中的道德之路,也讓江南之地在經歷這場風波後,逐漸走向繁榮與安寧。

羅仰山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好學,飽讀經史子集,心懷治國安邦之宏願。弱冠之年,他便憑藉著出眾的才華與學識,在科舉之途嶄露頭角,成功踏入官場,任職於禮曹。初入官場時,羅仰山意氣風發,他堅信自己能夠憑藉著一腔熱忱與滿腹經綸,在這朝堂之上有所作為,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一展自己的抱負與才華。

彼時的他,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自信。每有朝廷議事,他總是積極參與,言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