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裡面的蹊蹺,皇太極是清楚的,若是要求豪格與范文程拿出來具體的意見,恐怕還是進攻岫巖和旋城等地,迂迴包圍和進攻復州。
但皇太極還是做出來了一定的修改,那就是在參與進攻的將士人數方面,皇太極要求多鐸率領三萬將士進攻,蓋州、耀州和海州,還是必須要固守的,濟爾哈朗與多鐸的奏摺裡面,陳述多鐸率領五萬大軍進攻,那麼守衛蓋州等地的將士人數,明顯有些少了,而且濟爾哈朗還要率領大軍後續增援,若是這裡面,出現了什麼差錯,很有可能出現問題的。
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多鐸非常的高興,不管怎麼說,他的建議得到了批准,而且帶領大軍直接進攻復州和永寧等地,是能夠立下大功的,這樣的功勞,足以傲視群雄了。
濟爾哈朗顯得很是平靜,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在安排出徵將士的時候,濟爾哈朗建議滿八旗之中的鑲白旗、漢八旗之中的部分正藍旗將士,包括一部分的漢軍,跟隨行動,至於說具體的作戰部署,早就確定下來,若是遇見什麼特殊的情況,一切由多鐸臨時做出來決定。
在安排的過程之中,多爾袞再次給多鐸寫信了,專門告誡了多鐸,一切的行動都要注意,都要稟報濟爾哈朗,不管怎麼說,濟爾哈朗是主帥。多鐸接受了這樣的建議,一方面同意了濟爾哈朗的安排,另外一方面,也將所有的作戰部署安排,再次稟報了濟爾哈朗。
一切看起來都是很順利的,先頭部隊八月十六日從蓋州出發,後面的大部隊,八月十六日從蓋州出發,兩軍相聚不過五十里地,大部分浩浩蕩蕩朝著復州的方向而去了。(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誤判?(4)
先頭部隊遭遇打擊,令多鐸有些發矇,兩千餘人的先頭部隊,雖說以漢軍為主,戰鬥力只能夠說是一般,但逃回來的不足兩百人,這說明了對手的戰鬥力是不一般的,而且人數方面也是很多的。多次經歷征伐,多鐸還是冷靜的,仔細詢問了情況,得到的回答,令他更加的吃驚,逃回來的軍士,說對方非常的厲害,鋪天蓋地的軍士包圍了他們,燧發槍的威力太大,令他們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而且對手完全都是騎兵,沒有看見步卒。
得到這樣的訊息,多鐸開始思考了,大軍暫時停止了前行的步伐。
多鐸需要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大問題,一個是小問題。
大問題就是,先頭部隊遇見的是不是江寧營的主力,難道說江寧營主力發動進攻的地方,是海州嗎,遼東不是主攻的方向,要真的是這樣的情況,那皇太極的判斷和部署,就出現問題了,大清國的將士從復州方向發動進攻,可能會遭遇到重創。
小問題就是先頭部隊遭遇重創,幾乎被全殲了,是不是要稟報濟爾哈朗,進而對先前的部署做出來相應的調整,也就是說,蓋州、耀州和海州,改變先前的部署,重點進行防禦。
多鐸不甘心,再次找來撤回來的軍士,仔細的詢問。
這一次的詢問,出現了問題,找來的幾個軍士,各自的回答都是不同的,有的說對手不知道有多少的人馬,鋪天蓋地,有的說對方至少在萬人以上,有的說不是很清楚對手有多少人,問到了這樣的情況,多鐸很是惱火,再次仔細的詢問,這次詢問。他改變了方式,仔細詢問了戰鬥進行的過程。
得知了戰鬥的過程之後,多鐸的鼻子都要氣歪了,原來先頭部隊根本就沒有進行起碼的警戒,大軍從李家村出發之後,徑直前行,沒有偵查。完全是一頭鑽進了對方的包圍圈。
詢問清楚了這樣的情況,多鐸有了自身的判斷,對手肯定是江寧營軍士,但具體有多少人,那是不好說的,要真的是鋪天蓋地的江寧營軍士。徹底包圍了先頭部隊,區區兩千先頭部隊,不可能逃出來一百多人,肯定是被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