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氏對高老爺是冷心失望,還說不上痛恨;二,這種藥很可能有負作用。哪怕出於自身的利益,張氏也不會這麼做。
不能對男人,那就只有對女人。所以吳氏和楊氏被下了藥,而綠兒……安姐不想往張氏身上想,這令她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寫到這裡,她再也寫不下去了,又在桌子前呆坐了片刻,就把紙折上了。
朱抵目前的小日子過的不錯。雖然廖宗旭給他找了一個可以平平安安的堡臺,但他還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沒事找事,有事……當然更要找事。而邊關,什麼時候又真正太平過?所以這半年,朱二同學真沒少打仗。當然,只是和一些小隊打。雖然現在大明和蒙古之間沒有戰爭,但蒙古不事生產,有的時候會來交換,有的時候則來搶了。
他們倒也沒有大隊人馬,就是一小隊一小隊的來,騎著馬,能搶到什麼東西就是什麼,大明的軍隊如果不管他們呢,他們就往裡深入點,如果過來圍剿呢,他們就立刻退走。
弄的大明軍隊每每頭疼。
說實在話,不管大明的軍隊如何**,看到那些外族人欺凌自己的同胞也總是痛恨的。也不是沒有大明軍隊阻攔過,可人數少的話不管用,騎兵對步兵總是有天然優勢的。十個騎兵就有可能把一隊百人步兵衝殺開來。而蒙古的小隊一般都是二三十人左右,所以要對付他們,最少要有二百人。
而一個堡臺,只有一個百戶。所以要對付蒙古一個蒙古小隊,起碼要兩個堡臺聯手,有時甚至三個四個,而那個時候蒙古人早不知跑到什麼地方了。
所以到現在,大多數百戶採取的措施就是,發現蒙古人,就立刻通知外面的百姓,讓他們退守到堡臺內,然後依據堡臺來防守。至於外面的那些東西,只有當餵狗了。
但是這個情況當朱抵來了之後,就發生了改變。首先,他的隊伍是滿員的;其次,他在他的隊伍身上沒少下本錢,不僅個個配了長槍,還有大刀。另外,在來之前他還買了十把弗朗機。這東西,朱二同學早就看上了,在京城的時候他對這東西有些不屑,覺得限制太多,又是怕受潮,又是要裝彈,遠遠不如弓箭好用。但是到大同後,他發現凡是有些能耐的,都會給自己的私兵配上幾把,一開始他還有些不理解,後來聽了幾個上過戰場的百戶千戶說起來,才知道這東西對付騎兵很有些用處。
要說,這是大明軍隊中配備的武器。但這東西造價實在不低,上面分配下來的,連一般的刀槍都能少,更何況這種東西了。當然,每年也還是有一些的,不過都被軍中大佬或有強力背景的人物給搶走了。下面的人想要弄,就要再找門路。
朱抵也想要,可他雖然不缺門路卻沒錢,有點錢也被他花到隊伍的整治上了,因此只能看著別人手裡的眼饞。直到這次查得兄弟過來,他厚著臉皮扣下安姐所說的屬於他那一半的利潤,這才找關係,弄到了十把弗朗機,又配全了彈藥。
十把真不多,好在他的敵人也沒多少。當朱抵同學的隊伍遇上蒙古人的隊伍時,那就先開搶,雖然往往一個人也打不中,卻是打散了對方的陣型。有時候還會有些附帶作用,比如驚了馬,嚇住了哪個對此有心理障礙的小兵。所以當蒙古人衝上來的時候,就不是連綿不斷,或者隊形完整的。於是下面的槍兵往往只用面對三五個甚至兩三個蒙古人,這時候他們需要做的就是舉起槍,按照指定的方位去刺。
蒙古人很兇悍,蒙古人很野蠻,但是當他們身上扎著兩把、三把長槍的時候,也只能垂下無力的手臂死不瞑目了。第一波是這樣,第二波還是這樣,等到第三波,剩下的蒙古人想的就不是衝刺而是逃跑了,可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發現身後不知什麼時候多了幾位神秘人物,他們會向剩下的這幾個蒙古兵生動的展示什麼叫做中華武學。
來前線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