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出走時,自立為王,設定北南面官屬。他們一行二百人從夾山(今呼和浩特市西北的吳公壩以北地區)出發,北行三日過黑水(今蒙古國愛畢哈河或譯為艾卜蓋河),遇到白韃靼首領床古兒。床古兒獻馬四百匹,駱駝二十頭,羊若干。耶律大石一行穿越沙漠,到達遼朝北疆重鎮--西北路招討司駐地可敦城。他立即召開七州、十八部的長官、首領和部眾開會。他說:&ldo;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番,翦我仇敵,復我疆字。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rdo;這是一篇極好的演說詞,全文只有92字,先述遼朝歷史,次講目前局勢,然後說明自己此來目的,最後發出號召,真正是言簡意賅!激烈慷慨,傷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之情洋溢於紙上,八百年後之今日讀之猶受其感染,可想見當日聽眾感動之狀。史載,&ldo;遂得精兵萬餘,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rdo;;&ldo;松漠以北舊馬,皆為大石林牙所有&rdo;,於是國家規模初具。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實權後,並未像他在演說中所說的那樣,出兵去&ldo;救君父、濟生民&rdo;,而是貫徹他的既定方針,&ldo;養兵待時而動&rdo;。這裡的地理條件對他們是有利的:有水草豐茂的牧場,廣有牛羊,給人們提供了主要食品,同時又有一定的糧食作物,補給人們一些澱粉食品。這為耶律大石政權提供了相當的經濟基礎。其南部有寬闊的沙漠地帶,穿越困難,成為自然防線,便於耶律大石政權休養生聚。在這期間,耶律大石積極展開外交活動,爭取金國的敵國,同北宋、西夏都有聯絡。
?耶律大石政權經過五年的休養生聚,實力已經相當強大,決定向外發展。為此耶律大石對周圍做了調查研究,並進行過軍事偵察。&ldo;翦我仇敵,復我疆宇&rdo;,重建大遼帝國,固然是他和臣下最嚮往的,也是最為神聖的事業,但是嚴酷的事實告訴他們此路不通:新興的大金帝國處於全面上升時期,其實力大大超過他們。當時西域的情況則相反,高昌回鶻王國、喀喇汗王朝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已進入衰落時期,忙於內爭,無力對外。於是耶律大石政權決定先向西發展,擴大領域,建立更為雄厚的物質基礎,然後再來消滅金朝,光復舊物。
?庚戌年(1130年)二月二十二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傳統,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他率軍隊進入葉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地區,向這裡的部族發動進攻,這些部族反過來也襲擾耶律大石的軍隊。耶律大石率軍離開這裡,向西徵進,進入翼只水(今新疆額爾齊斯河)和也迷裡河(今新疆額敏河)地區。
?耶律大石西征軍在葉密立(今新疆自治區額敏縣)修築城池,建立根據地,招撫當地突厥語各部族。這裡水草豐美,氣候涼爽,宜於放牧;但是處於高山、沙漠包圍之中,地面狹小,不可能長期供養一支強大的軍隊,成為一個統攝中亞的國家。於是耶律大石決定透過高昌回鶻王國,向西擴充套件。他率軍出發之前給回鶻畢勒哥送去一信,說遼朝&ldo;與爾國非一日之好&rdo;,&ldo;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rdo;回鶻王收到這封信後,耶律大石的軍隊已兵臨城下,即使&ldo;致疑&rdo;,也毫無辦法,便大開城門,把耶律大石迎進宮中,大宴三日,在耶律大石臨行時又獻上馬六百匹、駱駝一百頭、羊三千隻,並表示願送質子孫,作為附庸。他一直把耶律大石及其軍隊送到境外。
?耶律大石率領軍隊翻過天山後,向西推進。東部喀喇汗王朝阿赫馬德汗集合軍隊進行抵抗。耶律大石的軍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