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遵頊執掌大督主府,權勢日重,加上李安全並不喜歡太子,朝堂上多數人以為李遵頊可能接替李安全的皇位,是以這樣的一個人,其一言一行都是可能影響到西夏國運興衰的關鍵人物。
高逸看出了李遵頊其實有出兵的打算,可是想到西夏軍隊和顧同的晉軍的實力對比之後,高逸不得不認真的對李遵頊說道:&ldo;齊王殿下,老臣不贊成此時出兵,且不說晉軍和女真軍隊尚未交手,就說留守關中的晉軍,其戰鬥力也非同小可,加上北方屢屢傳來蒙古人的入犯戰報,固老臣以為,至少要等到晉軍與女真軍隊交手後才能動兵,而且,還要將北方蒙古人的動向算計進來。&rdo;
李遵頊微微有些不滿高逸的言論,在他看來,只要顧同離開長安,那麼西夏軍隊傾巢出動,關中焉能不得?
不過一想到克夷門一戰,晉軍五千人就能夠撼動十餘萬的西夏軍隊,李遵頊心中瞬間又變的沒有了信心。此時,他就像一個想要偷吃蜂蜜的老鼠一樣,既想偷吃成功,又擔心被蜜蜂回巢蟄到。投鼠忌器之下,李遵頊不得不按耐下心頭的衝動。
&ldo;老將軍所言甚是在理,那就再等等吧,等到顧同的軍隊在中原戰場上吃幾次敗仗,徹底的和女真軍隊攪在一起後,咱們在動手。&rdo;
遙望長安城,李遵頊雙眼瞬間充滿精光。
高逸心中卻是長長一嘆,李遵頊以及朝廷之中的絕大多數的將領都只知道出兵關中,趁敵人後防虛弱進攻,可是卻哪裡知道,自己的情況也大抵一樣?
幾次去嵬名令公家中做客,從祁連郡主李嵬兒的口中,高逸得知蒙古汗國的厲害。
想到連一代俊傑的顧同都將蒙古人視作為人生大敵,在晉北一帶,始終佈置重兵防範,可是西夏國內卻無一將注意北方的那頭惡狼,高逸的心中就充滿了擔憂。
&ldo;殿下,北方````&rdo;
&ldo;北方不會有事的,老將軍放心就是。&rdo;李遵頊不耐煩的打斷了高逸的話,就起身道:&ldo;本王今日還要進宮向陛下陳述軍情,就不叨擾老將軍了。&rdo;
說著,李遵頊竟然直接將高逸晾到一邊,直直往皇宮而去。
看著李遵頊離去的背影,高逸無奈的長嘆一聲,卻又無可奈何,只好帶著幾分落寞,往家中走去。
幾乎同一時刻,北方草原之上,蒙古汗國汗庭之中,鐵木真聚集起他的將軍們也在分析晉軍和女真人大戰中原一事可為汗國帶來的利益。
大多數的將軍,都認為應該和晉軍一道,出兵伐金,不說晉軍會將女真鐵騎牽制在中原腹地,就只說蒙古人和女真人的血海深仇就值得這樣去做。
將軍們的話,也是鐵木真的心思。他的祖父阿巴亥就是讓女真皇帝殘忍的釘在木驢之上殺死的,這是血海深仇,不能不報。不過鐵木真看到議事開始後,自己的首席謀士木華黎一直未曾發言,就知道木華黎可能有別的想法,是以直接向木華黎問道:&ldo;木華黎,眾人都言說應當出兵伐金,你卻一言不發,是不是有什麼不同的見解,你足智多謀,且說出來讓我們聽一聽。&rdo;
&ldo;大漢謬讚了。&rdo;
木華黎謙謹的謝過鐵木真的讚譽,然後又看了眼汗帳之中群情激憤的諸位將領,才說道:&ldo;女真人與我蒙古人有血海深仇,殺女真人,為阿巴亥還有那些死在女真人鐵蹄之下的蒙古人報仇雪恨,是應該做的,但是,可汗,你有沒有想過,一旦我們出兵伐金,最後得利的會是誰呢?&rdo;
不等鐵木真回答,木華黎繼續分析道:&ldo;得利最大者,必然會是顧同,你看他此時興大兵伐金,必然是志在必得,一旦我們出兵,幫著他打敗了女真人,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