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大年初一,母親去給她的姑姑拜年,說起來弟和招弟的事情,她的大姑姑——久經磨練的老女人——說:“兒女情事,只能隨其自然。再說,你有沙月亮和司馬庫這樣的女婿,這輩子還愁什麼?這兩個人,都是鑽天的鷂子!”母親說:“我只怕他們死不在炕上。”那個老婦人說:“死在炕上的,多半是窩囊廢!”母親還想羅唆,她的大姑姑很不耐煩地揮揮手,驅趕蒼蠅一樣把母親的話一掃而去。她說:“讓我看看你的兒子吧。”母親把我從棉布袋裡提出來,放在炕上。我恐懼地看著母親的大姑姑那張又窄又小、千溝萬壑的臉和鑲嵌在深陷的眼窩裡那兩隻炯炯的綠眼睛。她凸起的眉骨上竟然沒有一根眉毛,眼圈周圍卻生著密匝匝的黃睫毛。她伸出枯骨般的手,摸摸我的頭髮,揪揪我的耳朵,捏捏我的鼻尖,甚至把手伸進我的雙腿間,摸摸我的###蛋。我厭惡極了她的這種侮辱性的撫摸,盡力向炕角爬去。她一把揪住我,大聲說:“小雜種,站起來!”母親說:“大姑,他才七個月,怎麼能站起來?”老婦人卻說:“我七個月時就能去雞窩裡給你奶奶掏雞蛋了。”母親說:“大姑,那是您,您不是平常人物。”老婦人說:“這個小子,我看也不是個平常人物!馬洛亞這人,可惜了呀。”母親的臉紅了,接著又白了。我爬到炕裡邊,手把著窗臺,雙腿一挺站了起來。老婦人拍著巴掌說:“看吧,我說他能站起來,他就能站起來!回過頭來,小雜種!”“大姑,他叫金童,你怎麼老叫俺小雜種!” “雜種不雜種,只有娘知道,是不是啊,我嫡親的大侄女?再說,我這是愛稱,小雜種啦,小鱉蛋啦,小兔崽啦,小畜生啦,都是愛稱,小雜種,走過來!”母親的大姑姑吼叫著。 我轉過身,雙腿顫抖著,望著母親淚水盈眶的臉。“金童,我的乖兒子!”母親伸出雙臂,召喚著我。我撲向母親的懷抱。我會走了。母親緊緊地抱著我,喃喃地說:“我的兒會走了,我的兒會走了。” 母親的大姑姑嚴肅地說;“兒女就是一群鳥,該飛的時候,留也留不住。你呢?我是說他們都死了你怎麼樣呢?” 母親說:“我挺好。” 老婦人高聲說:“好就好,凡事住天上想,往海里想,最不濟也往山上想,別委屈自己。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母親回答說:“我明白。” 告別的時候,老婦人問:“你婆婆還活著嗎?” 母親說:“活著,在驢屎裡打滾。” 老婦人道:“這個老東西,強梁了一輩子,想不到落了這麼個下場!” 如果沒有母親與她的大姑姑這次密談,我不可能在七個月時便能行走,母親也不可能有興致帶我們去大街上觀燈,那樣我們只能過一個索然無味的元宵節,那樣我家的歷史有可能不是目前這樣子。大街上人很多,但似乎都是一些陌生的面孔。人與人之間洋溢著安定團結的氣氛。很多的孩子,提著噼噼哩哩滴火花的金老鼠屎,在人縫裡鑽來鑽去。我們在福生堂大門前停住,觀賞著大門兩側那兩個龐然的大燈籠。燈籠暖昧的黃光映照看大門額頭上懸掛著的金字匾額。福生堂大門洞開,深深的庭院裡燈火通明,傳出一陣陣的喧譁。大門外聚集著很多人,袖著手,靜靜地立著,像等待著什麼。多嘴多舌的三姐上官領弟問身邊的人:“大叔,這裡要施粥嗎?”那人不置可否地搖搖頭。身後一個人道:“姑娘,臘八節才施粥呢。”三姐回頭問:“不施粥在這幹什麼?”那人道:“要演文明戲呢,聽說是從濟南府搬來的名角。”二姐還要絮叨,被母親捏了一把。 終於,福生堂大院裡走出了四個人,每人手裡握著一根高竿,竿梢上挑著四個黑乎乎的鐵傢伙,鐵傢伙噴吐著灼目的火苗,照耀得大門前亮若白晝,不,比白晝還亮。離福生堂大院不遠處,教堂的破爛鐘樓上棲息著的野鴿子驚慌地飛騰起來,在白光裡咕咕鳴叫著飛過,飛到黑暗裡去。人群裡有人高叫一聲:“瓦斯燈”!從此我們知道了這世界上除了豆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