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流言薛文堂好像巋然不動,心裡卻急得不行。 “女兒呀,義倉裡的糧種眼看要見底了,如果我們再不補充的話,農戶只能從糧商手裡買高價糧食了。” “爹爹,稍安勿躁,相信仙家。” 薛守拙問過系統,如今最重要的是什麼。 系統回答,是耐心和沉住氣。 “小拙子,北宋時期越州知府趙拚在災荒年間不抑制糧價,還宣佈可以增價格賣糧,大批糧商都跑去越州,結果米積成山,糧價暴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而今洪縣周邊都在平糶,人為打壓糧食價格,糧商都來洪縣,放心吧,過不了幾天糧價會跌的。” 薛守拙點點頭。 “怪不得說必須仔細讀史,事無鉅細都要讀到,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 “接下來你應該做什麼,明白了嗎?” “明白,寫心得,刷刷刷地寫。” 時間長了,薛守拙對於寫心得已經不牴觸了,下筆也不那麼膠得慌,以前半天下不來一個字,現在是一行接一行。 “關於賑災方面,在官府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學會因勢利導,利用別人企圖靠災難發財的心理,更好地調動各種力量救災……” 系統:“嗯嗯嗯,還算孺子可教,不是笨得無可救藥。” “統老師,你不覺得徒弟我很聰明嗎?” “不覺得,就算你哥燒的紙錢多,我也不能昧著良心說話。” “統統,你為什麼這麼冷血無情?” “哦,好冷血好無情啊。繼續寫心得吧,別分心。” 薛守拙一張小臉變得像小苦瓜。 薛文堂忐忑了沒兩天,忽然之間洪縣就冒出了好幾個外地糧商,帶著大批糧食來了。 本地糧商見了,心裡頭想: 你們來湊什麼熱鬧,大不了我降一降價好了。 就這樣,第二天糧價就回落了一些。 外地糧商付了高價運費運過來的,不可能把糧食再原路運回。 他們也把糧價壓了壓。 糧價就這麼今天降一降,明天降一降,不知不覺降得和之前一樣了。 又過了一兩天,甚至比原來還低一些。 這個時候,薛文堂拿出募捐的錢款,買了一大批糧食,其中包括很多好糧種。 洪縣受災的農戶大多數都得到了義倉的低息糧種借貸,還有糧食救濟。 抓緊補種之後,只要後續雨水調和,不至於損失慘重。 同時義倉又得到了極大的充實。 周邊有的縣看到洪縣的做法,也得到了啟發。 個別縣貼出告示,允許自己縣的糧食適當提價。 在洪縣的外地糧商趕緊啟程,跑到鄰縣去賣糧。 這時候洪縣的糧價趨於穩定,百姓也趁機囤了一部分糧食。 這時候龍津有些受災更嚴重的縣已經出現了災民逃荒的現象。 朝廷每年徵收兩次稅,秋天的叫秋糧,夏天的叫夏稅。 夏稅比秋糧難徵收多了。 青黃不接的時節,全靠提前留好的糧食度日,這時候出什麼問題,農戶就沒有活路。 還得準備好一部分錢糧應對夏稅徵收。 一場前所未有的倒春寒把很多人手裡的糧食消耗光了, 不但要吃飯,一部分糧食被迫成為糧種,眼看夏稅徵收又要開始。 所以,有的人選擇成為流民。 剛開始流民還比較少,後來就越來越多。 特別有的縣縣官平糶做得不好,真的造成米不過境,百姓只能在黑市買高價糧,比平時貴上二十幾倍的都有。 有的人因此餓死了。 一些流民到了洪縣。 他們身無分文,扶老攜幼,聽說洪縣光景還可以,就想辦法來到這裡。 薛守拙這時告訴爹薛文堂,買的那些陳米碎米可以混合普通糧食,再加上大把的野菜,熬成粥,用來賑濟災民。 由於各地流民的增多,糧價不可避免地又上漲了。 不過由於準備得當,洪縣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流民能喝上一口粥就感激不盡,哪管是用什麼米做的。 別的縣出現了流民衝擊搶奪富戶的現象。 洪縣境內還算穩定平和。 除了龍津府之外,別的州府受災情況也比較嚴重。 挺了一段時間,朝廷終於出臺救災措施。 災情特別嚴重的可以開倉放一部分糧食出來賑災。 部分地方減免部分徵稅。 洪縣也獲得朝廷的一定撫卹,今年的夏稅可以少交一點兒。 民眾聽了齊聲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