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先父高祖武襄皇帝之定江東也,特以其類亂政,多所整肅,江東之地特多凌亂,士民之多有見迫,然數月之後,得其治也,一時之間,復見肅穆,然竟遭其忌,凌不測之禍。時餘年幼稚,亦不知其禍,有失人子之責,實為可哀。及餘漸長,為叔父所忌,多所迫害,彼類助之,本已互為敵黨,當不為怨,然欺孤兒寡母之輩,實不足取。眾臣士民,皆身受此輩之苦,任其自大,當不可複製。餘當知不可縱賊自律,亂天下者當以法繩之。華夏士民當同心戮力,雖有糾紛不可不顧大局,求一己之私利而令生靈塗炭,有此教訓不可令一人獨大,節制資本實屬必然。士民強弱,以經濟為本,強者以其能而凌弱者,漸至無厭,治人之權,不可放縱。能者尊不肖者卑,本不為過,然若矜己能而凌他人,亦非正道。個人無制他人之權,人之生存、自由亦當得公意所保障,不得為他人所肆意侵犯。華夏士民,當同舟共濟,維護己身之固有權利,內鬥頻仍,徒利外敵。唯本朝之國策,節制資本、護衛人權所在,其意旨在於揚我華夏榮光,共建我民族之家園,共享此陽光下之空間。今華夏洶洶而外地環視,不可不慎,吾人之元氣已然不足,非集舉國之力不可,內耗當止,故有民權民生之法,所為者,民族生存發展而已,公意之所在,得此確認,當不可違背。有礙於此者當為民族之敵,天下人共討之。&rdo;
&ldo;新朝國號曰吳,年曰治平,安天下定國家意也。餘孫紹當於是立誓:餘以天下人之期待而據此位,唯以公意之所向而行,以民權民生為目的,恭行其道,求民族之共同利益而奮鬥。國祚者,民心之力而已,得之則長久失之則覆亡,求天命不如求民命。餘之所立,敬天保民而已,所求非必確,然民之所繫,非驟然而不行。餘之所念,與諸先祖同,佑華夏之榮光昌盛而已。苟餘得其道,則萬民助之,所為非道,萬民誅之而已。餘之所願,唯吾人之努力不為徒勞,得佑公意行之無阻,兼眾人之助,則華夏可興民生可安矣。為君之責,惟如是而已。諸君以餘所言有尺寸可取,則當同心戮力,共濟大同,惟卿等所願耳!&rdo;
&ldo;話說這寫的什麼即位詔書!完全一番話不知所云嘛!說出這樣的話怎麼保持作為君主的威信?莫非他真的一位君主就要跟大禹一樣啊?這樣的詔書竟然不管我們的反對直接宣讀出去了,陛下這事搞得哪一齣啊?&rdo;張昭看這樣的東西之後直接嚇了一大跳,對於孫紹如此不負責任的行動感到一陣眩暈,但是事實上因為已經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來,沒有任何道理說是因為自己覺得內容不妥就給否了。&ldo;陛下這是在自己亂來啊,這樣子下去可真是有點令人鬱悶呢。&rdo;
第五百三十四章 登基(下)
更新時間2013-9-8 17:52:06 字數:3362
對於孫紹這種有些一意孤行的表現所有人都看在眼裡,雖然說儀式只是給內部人士來看的,雖然公開舉行並且允許所有人觀看但是畢竟還是能夠直接觀摩的人數有限,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孫紹的親近之人對於他的行為有一定的瞭解,倒不會有太多人介意孫紹的表現。只是正式的蓋上璽印發出詔書的話立刻就是昭告天下,給所有理解的不理解的人都能看到,畢竟說發出去就收不回來了,之前說重要就是因為儘量要調和所有人的口味,只是這種非常明顯了就是說要麼聽我的要麼去死的東西,怕是引起的反應比較強烈。對於大家來說孫紹的詔書倒也不算一無是處至少目的很明確政策很確定,而且公開的樹立了屬於自己的旗幟。不過對於這種標新立異的宣稱,不少人內心裡都擔心那些性格比較保守的人會受不了,會給國家惹來很多不必要的敵人。張昭饒是涵養很好也是不由得露出了焦躁的表情,不過作為參政院的首領他還是立即冷靜下,迅速的調整好心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