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頁

&ldo;李指揮,你別說了……&rdo;

&ldo;李指揮,我們……&rdo;

工人們還在流淚,一邊卻在勸說他們的指揮。

&ldo;可越是這個時候,我越想說話。&rdo;李敬,這位&ldo;石油老戰士&rdo;有每天記日記的習慣,即使當了副部長後仍沒有丟掉這個傳統。他在那天的日記裡這樣寫道:&ldo;……晚上又召集會議,我破涕為笑,強打精神,向同志們講了事故的經過。我說:&l;杏24井損失嚴重,教訓深刻,是件痛心的事情。但這口井也證明瞭油田頂部位移(油田面積比預料的要大得多),也表明油田壓力比我們預計的要高得多。自古兵家一勝一敗古之常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在受到挫折的時候,要表現得更加堅強、更有志氣……&r;我的任務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鼓足群眾更大的幹勁,做好工作,來彌補這次巨大損失。我清楚我自己心中的怨痛,同志們心中也同樣怨痛。我越無心說話,卻越想多說話,在情緒不正常的時候就越需要理智:我寧可在帳篷裡流淚,也絕不能在群眾面前默默不語。怨痛只能給工作造成更大的損失。&rdo;

井噴,是鑽探中有時不可避免的事故。但井噴有不同的結果,儘管它缺少特別的規律。然而餘秋裡和康世恩始終不允許在任何事故中出現人為的因素而給國家財產帶來損失。

在&ldo;杏24號井&rdo;發生井噴事故的差不多時間裡,王進喜的井隊也曾發生過突發井噴,然而由於王進喜組織及時,他們的鑽塔機臺裝置保住了。這說明什麼?

&ldo;說明有的幹部有頭腦!有預見!有出現事故後的得當措施!可是你‐‐李敬!你的頭腦長在哪兒?&rdo;在幹部大會上,康世恩不依不饒地讓李敬站在前臺,指名道姓地批評他。

&ldo;那個時間風氣真好!餘部長和康部長他們就這麼批評幹部,可誰也不記恨他們,而是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的問題找出來,並且認真改掉。&rdo;當年《戰報》記者、大慶歷史的見證人李國昌先生感慨說。

與許多&ldo;老會戰&rdo;們交談過程中我有種強烈的感受:餘秋裡和康世恩是一對珠聯璧合得那麼完美的&ldo;石油搭檔&rdo;。餘對康在業務上的信任和支援使康最終實現了他在石油事業上的光輝一生,而康從餘身上得到的大將作風和氣質培養又使康變成了同樣能力挽狂瀾的儒將。餘和康相互影響著,甚至連罵人藝術都十分的相近‐‐別看康世恩戴著眼鏡,文縐縐的樣子,發起火來雖不如餘秋裡那種雷霆萬鈞之勢,但也足夠讓人心驚膽戰的。許多人說,這是康從餘身上學來的藝術。

什麼藝術?

罵人藝術。

罵人幹什麼?

罵人是為了讓你記住教訓。罵人其實是一種特別的愛‐‐俗語不是說打是親罵是愛嗎?

餘秋裡的罵是一種大愛。

也是他餘秋裡特有的一種工作藝術‐‐獨臂將軍從戰爭中形成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有藝術。

鑽井出現斜孔。嚴重的斜孔。

餘秋裡又是大發雷霆。這回王進喜要倒黴,因為他打的井也斜了。

這事發生在1961年4月。又一個新年的會戰打響,南線戰區的幾十臺鑽機像甩開鐵蹄奔騰的烈馬一般,爭先恐後地追趕著施工速度。正當這邊的會戰搞得熱火朝天之時,問題卻也接二連三地傳到了餘秋里耳邊:開工不到半個月,南線作戰所打的32口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