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達到,士人的注意力被極大地轉移到了邊關,長安內外談論的最多的是戰爭。期間也難免誕生了不少關於反戰和同情士卒流血死傷的詩歌,對文化也是有貢獻的。
……安西都護杜暹確是有些能耐,不負眾望,他以四千騎兵馳援小勃律,小勃律君主沒謹忙聞之大喜遂起全國之兵迎接,兩國組成聯軍在蔥嶺以南數次擊敗吐蕃兵,迫使吐蕃人向南撤退。
北庭節度使張孝嵩與杜暹也有些交情,在北部配合安西兵,對突厥施施加壓力。待吐蕃兵退之後,突厥施急忙遣使入唐修好。唐朝的狀況便是如此,打勝了就會讓敵人越打越少,反之如果在小勃律戰敗,突厥施可能又會變成唐軍的敵人。
小勃律君主沒謹忙也遣使到長安,高太后用皇帝的名義封他做了小勃律王。
戰爭還沒完,幷州長史張嘉徵上書諫議對隴右增兵,張說遂推舉他為隴右節度使,並向吐谷渾和積石山地區增兵,伺機發動對吐蕃的進攻……不過唐軍要打過去就是高原,應該存在困難。
不久吐蕃使者再次到達長安,修書向唐朝皇帝請罪欲再次議和,被唐廷拒絕了。關係雖然沒能修復,但小勃律之戰後兩邊都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邊境局勢緩和下來。
這時薛崇訓與張說來往密切愈發密切起來……他讓張說做專任宰相,當然不只是為了一場邊境衝突那麼簡單。
正文 第十四章 重量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9…23 6:23:36 本章字數:3164
官員不是每天都辦公,每月至少都有幾天休息的日子,可以不用上值不用辦公,今日正是這樣的日子。最近薛崇訓和張說的關係進入“蜜月期”,二人打得火熱,到了休息的日子也約好一同在城中游玩。
薛崇訓乘車到丹鳳大街上和張說碰面,只見張說正從馬背上翻身下馬,他頭戴烏紗帽身穿布衣,一副平民的打扮。烏紗帽在唐朝倒不是官員的專利,李世民就曾經說“自古以來,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相比之下薛崇訓的一身道袍卻是顯得更加整潔利索。二人隔著寬闊的長街相互抱拳為禮,然後走到一起說笑起來。
接著他們商量起去哪裡遊玩,張說笑道:“胡姬酒肆新來了一些西域女子,說不定有什麼新鮮花樣可看,不過咱們一去定然要碰到熟人,又要費時應酬反倒有些無趣了。”
薛崇訓對煙花之地的玩樂本就沒有多少興趣,無非就是逢場作戲,聽到張說這麼說便立刻表示贊同:“今日天氣晴朗,不若四處走走,遇到有趣的地方便清靜地喝喝茶聽聽曲兒。”
張說笑道:“這樣敢情是好。”他的臉長得很比較長,笑起來反倒周正一些,不過平日也不常見他笑,畢竟作為宰相過問的事兒並不少,樂在其中不能表現在臉上。
於是薛崇訓棄車騎馬,與張說並排而行正好邊走邊聊。吉祥牽馬過來,薛崇訓接過馬韁與張說謙讓了一番,二人陸續上馬沿著街面緩緩而行。侍衛隨從們也不算多不遠不近地跟著,大夥都沒穿公服,也算是比較低調,畢竟是出來遊玩。長安人口上百萬,市井之間能見到親王喝宰相的人非常少,不穿公服走在路上沒人認識他們。
過得一會兒一行人走到了一處漕運碼頭上,長安城內的漕河大段是人口開鑿的,城中沿河也有碼頭,此時正是忙碌之時。薛崇訓好像對市井間的生活很有興趣,走到這裡就慢了下來,饒有興致地左右觀看,張說也只得陪著他緩行。
就在這時只見一艘糧船正靠在岸邊,幾個官吏帶著一眾苦役正在那裡稱米,薛崇訓隨口對張說道:“那些糧食不是裝在麻袋裡的麼,數袋數不就行了,難道每袋的重量不等?”
張說道:“負責接收的倉吏怕偶有剋扣,要擔待責任,只好一袋袋過秤圖個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