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列禦寇撰。其生卒年月不可考,大約比莊子早些。在《莊子》中多次稱道列子,還專有《列禦寇》一篇。《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從思想內容和語言的使用來看,可能是晉人的作品。這八篇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共計134則。

列子的學說近於莊周,文中有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愚公移山”即為《湯問》中的一則。《列子》中的“兩小兒辯日”、“歧路亡羊”、“紀昌學射”等寓言,都頗有教育意義,流傳甚廣。

對《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毛澤東非常熟悉。僅據有文字可查的記錄來看,1938年、1939年在“抗大”、陝北公學等學校的講演中,毛澤東不下五次講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以此來說明對革命事業應抱有必勝信念。

如1939年1月28日在延安清涼山“抗大”第五期開學典禮上的講演中,毛澤東說:

我們是長期抗戰,現在同志們都沒有長鬍子,等長了鬍子了,抗戰還未勝利,就交槍給兒子,兒子長鬍子了,就交槍給兒子的兒子,這樣下去,何愁抗戰不勝,建國不成?這個道理是古時候一個老頭兒發明的,我們打日本,也是這條道理。

因此,在1945年黨的“七大”閉幕會上,毛澤東以“愚公移山”為題發表演講,並非偶然。

1945年,中國的歷史面臨一次偉大的轉折。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主義的中國”這一政治路線。為了更鮮明生動地解釋和理解這一路線,毛澤東在大會閉幕詞中詳細講述“愚公移山”,以之闡明我黨實行*革命直到最後勝利的堅定信念,藉此啟發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覺悟。他引述這一寓言時,絕非原封不動地照搬。他在解釋中,發揮了它的積極因素,補充了不足之處,改造了消極成分,特別賦予了全新的革命內容。他把愚公精神從人們向大自然作鬥爭的領域推進到社會階級鬥爭的領域。

第四章 毛澤東智品諸子(18)

在毛澤東的論述中,“愚公移山”的象徵指稱是相當明顯的。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太行、王屋二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兩座大山;九旬老人及其家人挖山不止……中國共產黨的鬥爭;上帝及神話傳說中誇娥氏兩個有巨力的兒子……人民大眾。從鬥爭物件、歷史任務到革命者的意志、信念和力量來源,形成了一個完整而恰當的對應結構。這是對這則寓言故事的非常巧妙又非常成功的理解和引申。

1964年3月24日,在同薄一波的談話中,說到要多讀書時,毛澤東又提到:愚公移山,是有道理的,在一百萬年或者幾百萬年以內,山是可以平的。愚公說得對,他死後有他的兒子,子子孫孫一直髮展下去,而山不增高,總有被剷平的一天。

毛澤東不信上帝,但他卻不時談論上帝。他特別喜歡把人民大眾喻為上帝。即使到晚年,也是這樣。1975年10月8日會見南斯拉夫外賓時就徑直說:“人民就是上帝。”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毛澤東的一個重要思想: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個“上帝”,我們的事業就會無往不勝;只要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正確的,是為絕大多數人民大眾謀利益的,我們就會感動這個“上帝”,就會團結這個“上帝”,並依靠“上帝”去搬掉各式各樣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大山”,使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毛澤東的文章中,還活用過《列子》中的“千變萬化”、“杞人憂天”這兩個成語典故。

“千變萬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