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陳封率黃梃、楊顯、程備並五十騎出城,沿嘉陵水東岸踏看地勢。眾人先是一路向南,一日間行出近百里,卻並未尋到一處可渡水之地,一路上只見到水勢滔滔,奔湧而去,果然令人有望洋興嘆之感。
漢中之地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四面為山環繞,乃是一處谷地。北方寒風吹不透秦嶺,因此雖是寒冬臘月,天氣卻並不十分寒冷,更兼嘉陵水水勢甚急,是以冬日並不結冰。
眾人行到日暮時分,前方被大山所阻,無路可行。過了這山,便是利州地界,眾人就地歇了一夜,次日便折返向北。又行了一日,才到青烏渡。
這裡水面大約有三四里闊,但兩岸卻是地勢平坦,是以用作渡口。再向北行,過了冷桂渡,直至第三日申時,才到略口。冷桂渡與略口水面都只有二里寬闊,確是渡水的好去處,只慮對岸駐防蜀軍。
眾人在略口下馬歇息,望著夕陽西下,水流不息,眾人不禁心生感慨,這裡本是渡口,原該有許多行人才是,如今只因兩軍對壘,竟是人跡罕至了。
坐在岸邊山坡上,陳封嘆道:“這三日走下來,除了這三處渡口,竟未尋到一處可以渡水。若要強修一處渡口也並非不可,但一來耗費時日,二來不知對岸如何,只怕勞而無功。看來,也只有強渡了。”
程備道:“都司,千百年來,古人早已將這嘉陵水摸透了,這是天意,人力不可強求也。”
陳封點點頭,並未說話。他心中想的卻是,渡這嘉陵水已是這般難,若是兵渡大江,攻取南楚,豈不更是難如登天。
楊顯道:“都司,我帳下有一人,未從軍時便是做擺渡艄公的,今日我特將他帶在身邊,都司何不問他一問?”
陳封道:“也好,你將他喚來便是。”不多時,楊顯便將一人帶來見陳封,只見那人身材瘦小,面龐黝黑,兩隻眼眸卻是黑亮有神。
那人上前施了一禮道:“小人胡賁,參見陳都司。”
楊顯道:“都司,他名喚胡賁,無字,軍中皆稱他作猢猻,是我帳下觀察使。”
陳封詫異道:“胡賁?猢猻?這名字我如何似曾聽過?”猛地一拍額頭道:“胡賁,你莫不是綽號喚作鐵頭猻罷?”
胡賁也是十分詫異,道:“稟都司,小人確是有這個綽號,都司卻是從何得知?”
陳封哈哈大笑道:“當年楊繼先便是為你吃了官司,險些丟了性命,我如何不知?你卻如何到了楊繼先軍中?”
胡賁訕笑道:“楊統制義氣,當年小人卻不是有意坑害楊統制。只因小人想招安是個前程,便想聚攏昔日兄弟一同投效楊統制,卻不想楊統制問了罪。幸而都司搭救,楊統制才能免罪。後來我等流落江湖,卻再不曾為非作歹。三年前聽聞楊統制到了漢中,做了統制使,我等便尋到漢中來投效楊統制。”
楊顯道:“他一同來了三十幾個兄弟,我便將他們盡數納入軍中。胡賁精明強幹,屢有功績,我便提拔他做了觀察使。他同來的兄弟,也有十幾人有了八、九品的前程。”
陳封點頭道:“可見善惡總有報,楊繼先有仁有義,你等便來報效於他。你等在軍中效力,又適逢大戰,便博得個封妻廕子的功名也不是難事,強似流落江湖,做那山賊水匪。”
胡賁道:“都司說得極是,同是拼命的勾當,為何不為國家多出些力。我等眾兄弟早已死心塌地跟著楊統制,便是拼出這條命去,也在所不惜了。”
陳封道:“好,果然是好漢子,不枉當年楊繼先豁出性命私縱了你,若換作是我,只怕也要如此。”
胡賁道:“是以楊統制時常與我等言及都司大恩,若無都司,我等便也無緣為國效力。都司便也是我等的恩人,都司但有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