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距沁州二百里,距威勝軍二百四十餘里。大軍走了四日,才到沁州。除沁州官員出城相迎外,左驍衛氐營統制使杜摯也遣了人來相迎。
秦玉等在沁州歇了一晚,第二日又再上路,於十月十六晚趕到威勝軍。杜摯早守在城外等候,眾人相見,自是一番噓寒問暖,暢敘別情。
進了城內,草草吃了飯,秦玉、徐恆、劉遜、杜摯四人圍坐一處,杜摯將威勝軍情勢細細稟與秦玉。
原來這威勝軍乃是鄭國邊疆重鎮,出了城向北不足五十里,便是代國南北關之陽地南關,代國太嶽行營總管李敢率三萬兵馬駐守於此。但兩國已久無戰事,李敢平日裡便也不在關內,卻在關北五十餘里的平遙城中。
陽地南關只有一萬兵馬鎮守,五千兵馬駐於關內,五千兵馬駐於關下十餘里的南關鎮。其餘兩萬兵馬,除三千兵馬鎮守陽地北關外,其餘皆分佈在南北兩關之間,戰事一起,立時便可呼應。
因氐營只有三千五百兵馬,杜摯便將全部兵馬留守在威勝軍城內,城外並無兵馬駐守。
這威勝軍乃是軍鎮,城中百姓稀少,城外百姓更是早已自尋生路去了。為因是前敵之地,是以城池雖小,城牆卻修造得十分堅固。杜摯自到此後,並未有絲毫懈怠,早將守城器械準備充足,並不怕代軍來攻。
秦玉與他三人商議,如今大軍來援,兵馬充足,自然還要在城外設營寨駐防方才穩妥。城西北十餘里處有胡甲山,山下一片開闊,正合騎兵衝鋒,便由洪鐘率房營騎軍在此駐守。城東北不足十里有涅水,地勢甚是險要,便由張羽率箕營兵馬在此駐守。其餘亢營、尾營兩營兵馬便調與遼州、晉州駐守。
商議已畢,秦玉又問起晉州戰事原由。杜摯卻也不得而知。秦玉只得作罷。
次日,秦玉與徐恆、杜摯、張羽、洪鐘等將領出城踏看地勢,命於適率五十親兵跟隨。走了兩日,已將威勝軍以北地勢踏看明白,秦玉便命張羽、洪鐘兩個第二日率軍移防涅水、胡甲山。
回到城中秦玉也不歇息,第二日便與徐恆率馬保亢營兵馬趕往遼州,留劉遜在威勝軍行主將事。又命趙廣率尾營兵馬先行趕往晉州霍邑。
兵行數日,過了遼州城,到了遼州邊鎮和順,成彥便駐守於此。
這和順乃是縣城,城池甚是闊大,成彥也將心營三千餘將士皆留在城中駐守。和順以北四十里便是代國平定軍地界,卻已是在太行山腳下了。
代國太嶽行營左軍都部署沈園率一萬兵馬駐守於此。其中沈園親率五千兵馬駐於樂平,又分出兩千兵馬駐於漳東北岸,三千兵馬駐於兩國交界之樂平山。鄭代兩軍各守本土,相安無事,並無衝撞襲擾。
秦玉在和順住了兩日,仔細踏看各處地勢,又詳細問了井陘所在。原來井陘河東出口處是在平定軍北數十里,正是代國腹地,卻是不能親自去看了。
秦玉再三叮囑成彥不得輕忽大意,各處崗哨要嚴加探查,莫要被代軍偷襲了去。隨即又命馬保留在和順助成彥守土。
如此一來遼州共有七千兵馬駐守,便可分兵構築防線。和順城東北二十里處有一嶺名喚漳澤嶺,北三十里便是樂平山,西南數里外卻是漳水,地勢甚佳,秦玉命馬保於此構築營寨,喚作漳澤寨,正可與和順城相呼應。
次日秦玉別了成彥、馬保,與徐恆並於適等眾親兵離了和順,趕往霍邑。
那霍邑在平陽府晉州治下,距代國陽涼南關不過三十里,正坐落在汾水河谷出口之上,地勢極為險要。
秦玉一行只二十幾人,走起路來便快了許多,一日也能走出百八十里路來,料想三四日便可趕到。哪知只走了兩日,才過銅鞮山,便撞見張先遣來的信使。
原來兩日前代國突又出兵襲取霍邑,張先一時不察,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