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人出發之前,白曉文交給張繡一個長匣,說道:「張將軍抵達合肥之後再開啟。此匣中藏有十萬雄兵,若能善用,足以拒孫策。喬將軍從旁協助守城,不可懈怠。」
張繡不明其意,接過長匣,與喬蕊同時領命而去。
白曉文微微嘆了口氣,江東孫策此時出兵,雖然說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不過確實還是打中了他的七寸。
原本收川,要面對劉備麾下的文臣武將,就已經壓力很大了。
劉備此行,謀臣帶上了龐統、徐庶,武將帶上了關羽、趙雲,還有新近收服的黃忠、魏延。
而白曉文為了防備東吳,已經把張遼、徐晃安排在了豫州屯守,現在又不得不遣走張繡;麾下除了張郃外,就只剩了一個剛收服的馬超,是領主級猛將。
在兵力方面,白曉文也不佔什麼優勢。
唯一的優勢點,在於白曉文麾下有韓猛、韓瓊、高覽等一群稀有首領級的戰鬥武將,比劉備麾下那些歪瓜裂棗級的普通首領武將,要強得多。
當然,目前大方向戰略,是有利於白曉文的,劉備正在進軍雒城,對葭萌關全無防備,只要拿下關卡,荊州對劉備的支援,勢必要迂迴繞遠路,效率大打折扣。到時候就能形成劉璋、白曉文夾擊劉備之勢。
當然,此時並沒有經過赤壁之戰,中原元氣仍存。白曉文就算是兩線作戰,兵力也不會捉襟見肘,隨便就能再拉出二十萬大軍出來,防守合肥。所以,對於合肥,白曉文並不是過於擔心。
在益州,己方沒有壓倒性力量,白曉文更要採取法正的緩進策略,坐視劉備攻取雒城,深入川中之後,再出兵入局。
當下,白曉文命張郃作書回復劉璋。
在白曉文的授意之下,張郃寫到,燕公已經在返回鄴都的路上,沒有看到這封求援信。他已經快馬加急,前去稟報燕公,必定說服燕公南下救西川,望劉璋能夠善保城池,不要被劉備鑽了空子云雲。
法正攜書而去。
……
張繡帶著本部兵馬,出漢中,返回中原。
行軍途中,張繡一直對燕公賜下的那隻長匣,深感興趣。
賈詡見了,奇道:「將軍為何獨愛此匣,莫非匣中有什麼玄機?」
張繡對賈詡,是毫不隱瞞,說道:「在打發我出兵之前,燕公賜下此匣,說匣中藏有十萬雄兵,必能抗拒孫策。只是燕公吩咐過了,要到了合肥之後再開啟……欸!先生你這是做什麼?」
賈詡聽了,毫不猶豫地上前,撕開長匣封條,將其開啟。
聽到張繡驚疑,賈詡笑道:「早開晚開,有什麼打緊?只要能幫燕公守住合肥,他不會在意這些細節。我心中已有猜測,開匣只為驗證而已。」
張繡便湊上去看。只見長匣之中,靜靜躺著一柄連鞘長劍,還有書信一封,並未封口。
賈詡指著那封沒有署名、沒有封口的信笑道:「燕公沒有署名封口,這封信便是傳示眾將共覽,我正好先睹為快。」說完拿出信件閱覽。
張繡有點忐忑,但還是好奇心比較重,沒有阻攔賈詡。
賈詡看過信之後,怔怔不語。
張繡道:「先生,信中說了什麼?這柄劍,好像是燕公隨身佩劍,名叫『倚天』。他為何將此劍封存匣中,難道真的抵得上十萬雄兵?」
賈詡沒說話,將信件遞給了張繡。
只見信上寫著:「合肥之戰,我軍有張遼、徐晃、張繡三位將軍,武力已備,只是智力不足。今封賈詡為軍師中郎將,持孤佩劍,在合肥城中,如孤親臨。三軍將士俯首聽令,有不從者,可以此劍先斬之!」
張繡驚了:「燕公所說的十萬雄兵,就是先生你啊。」
賈詡長嘆一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