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本來是荊州水軍將領。在魏延襲破襄陽之後,張允不知為何,轉投江東。
孫策本來看不上張允,不過周瑜頗有遠見,勸諫孫策:「袁熙早晚要來攻伐江南。到時候兩軍戰於長江,只有憑藉水軍。張允只擅長水戰,我們江東不需要,但對於袁熙來說,卻是一寶。我們接納張允,就等於削弱了袁熙。」
故此孫策厚待張允,賞賜極多,連同他的弟弟張琮,也封為都尉。
這次張允兄弟求見,帶來了北軍的最新動向。
「袁熙鑄造鐵鏈,將戰船全部連了起來?」周瑜皺眉,重複了一遍。
張允說道:「是啊,我等親眼看到,袁軍以鐵索連舟,長江風浪幾乎完全不起作用了。袁氏兵將,在樓船之上騎馬,來去如飛,如履平地。」
孫策驚道:「如此一來,我軍無法仰仗長江天險,該怎麼對抗袁熙的數十萬大軍?」
周瑜沉吟過後,卻是哈哈大笑:「天命在我!袁熙真是氣數已盡,居然想出這等昏招。」
孫策便問為何。
周瑜說道:「袁軍勢大,想要破之,只能憑藉火攻。但是在江面之上施展火攻,談何容易?一船燒著,其餘船隻必然四散而走。現在袁熙用鐵索連起船隻,豈不是自尋死路?現在正是春季,東南風正盛,我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豈有不勝之理!」
孫策大喜。張允也是恭賀,不過那張琮,卻拱手說道:「袁熙狡猾得很,會不會是誘敵之計?主公、周將軍,要小心謹慎,不要中了袁熙的圈套。」
孫策搖頭道:「公瑾之智,豈是你所能企及!」
周瑜對張琮還是頗為友善的,笑道:「伯符,不要呵斥張琮,他也是一片忠心。如果不是張琮勸他兄長張允投奔江東,讓袁熙沒有了可用的水軍將領,還未必會用鐵索連舟呢。」
孫策問道:「公瑾,你要如何用兵?」
周瑜道:「用兵之前,先要用計。伯符,你我還需再演一場戲,逼迫江東陸氏,執行我的戰略計劃才行。」
……
之後數日,江東發生了一件大事。
陸氏家主陸儁,在軍中散播不利言論,議論投降,被孫策下獄。陸氏宗族田產,也盡數被孫策所奪。
顧、周、張等吳郡大族,都是大驚,紛紛進言勸諫。無奈孫策就像是鐵了心一般,絲毫不給面子。
這些情報,自然是被蔡中、蔡和派遣隨從,劃小船乘夜送到江北。
……
白曉文坐在大帳之中,接到了蔡中、蔡和的書信,傳示眾將。
韓猛興奮地說道:「大王封賞荊州士族,果然讓江東士族人心浮動。高,實在是高!」
江東勢力,可以分為兩部分。
其一,淮泗集團。以周瑜為代表,其餘還有張昭、魯肅、呂蒙、諸葛瑾等等,都是在孫策平定江東時,發揮了極大作用的功臣舊部,也最得孫策信任,同樣是抵禦白曉文的主力。
其二,江東大族。孫策在佔領江東之後,江東大族對於他,抱著懷疑、審視的態度。而孫策又性剛,不喜懷柔安撫,史書記載他「轉鬥千里,盡得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這裡「誅其名豪」,其實殺的都是江東士族之中,不願投靠孫策的名族。
高壓政策下,孫策集團和江東士族,關係自然比較緊張。
如果沒有白曉文,放任孫策不管,那麼就會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孫策被江東士族反噬,刺殺身亡;第二,孫策以強權壓服江東士族,並在周瑜的幫助下分化拉攏,使其為自己所用。
忽然有人來報,江東有密信送至。
白曉文叫人進來。
送信的自報家門,說是江東陸氏的一個家將,現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