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7頁

孫策臉上尷尬之色一閃而逝。

孫策前幾年在依附袁術,後來從袁術那裡借兵,平定江東。

在攻打廬江城時,守城之人名叫陸康,是陸儁、陸績的親爹,陸遜的叔祖。

最後城破,陸康病死,在廬江城中的這一支陸氏宗族百餘口,死了一多半。

所以說,陸氏與孫策是有仇的。

周瑜派陸氏詐降,就是出於這層考量。這層仇怨關係,可以被利用,讓燕王相信陸氏是真投降。

陸儁臉上露出了為難之色,搖頭說道:「不可,我陸氏百年清白,不能做這種事。」

周瑜道:「破袁之後,主公必然大加封賞,恢復陸氏名譽,對陸氏清白又有什麼影響?」

陸儁只是搖頭。

孫策冷聲說道:「大敵當前,你們陸氏不思抗敵,只想著投降,本來就該斬了示眾!現在給你們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還不知珍惜,抱著所謂的家族清白不放,真以為本將軍的劍不利嗎?」

陸儁變色,周瑜笑著勸道:「伯符息怒,以我看來,陸氏不會不識時務。」

孫策、周瑜兩人,自小投契,心意相通。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軟硬兼施,確實讓陸儁難以招架。

關鍵的是,誰都不知道孫策會不會真的發狠,來個一拍兩散。就連陸遜,都不敢賭。

畢竟,孫策和尋常的諸侯不同,對當地士族很少安撫,就一個字,殺!

在平定江東的時候,孫策殺了不少江東士族豪傑,不僅和陸氏,和周氏、許氏也是有仇的,是個狠角色。

這也是孫策在演義之中,被刺客伏擊的原因,看似是許貢門客的個人行為,實際上卻是江東士族的強烈反彈。

陸遜道:「二位將軍,我等不是為了家族清白,而是因為這件事關係重大。容在下冒昧說一句,我們陸氏詐降,必然得罪燕王;萬一二位將軍事敗,燕王大軍南下,其他各族都會被安撫,唯有我陸氏,將被滅族了。」

孫策怒道:「袁熙能滅陸氏,我就不能?」

陸氏三人勃然變色。

周瑜跨前一步,笑道:

「伯符一時氣話,你們不要當真。依我看,袁熙雖然軍勢浩大,但北軍不習水戰;士兵雖眾而號令不齊,又有何用?

「袁熙在天下尚未平定之時,分封士族,拉攏其心,給予的封賞極其豐厚;如果征服了江東,對最後投誠的江東士族,還會額外加封嗎?

「各位都是英雄豪傑,不思自立圖強,難道要撿其他士族的殘羹冷炙嗎?」

周瑜的最後一句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

歷史上的三國鼎立,東吳是最後一個亡國的。江東士族,對比中原士族,就是低人一等。

陸氏的後代陸機等人,前往洛陽出仕,為家族謀求政治地位時,處處受人刁難,都是有記載的。

靈界三國位面,也是一樣。

白曉文「龍興」於河北,所以河北士族,得利最早,地位最高。

後打敗曹操,得河南各州,河南士族的地位就稍遜一籌。

然後是雍涼、兩川,最後是荊州。

這從「燕王側妃」的數量佔比中,就能看出一二。

可想而知,如果白曉文平定江東,就基本上統一天下了,江東士族的子弟,再想要出仕立功,談何容易?

周瑜說得很好,然而陸儁心中卻毫無波動。

現在明眼人都能看出白曉文一統天下的趨勢,現在拉攏陸氏上賊船?別說陸氏和孫策有仇,就算沒仇也得掂量掂量。

不過,陸遜卻是勸道:「周將軍說得對,我等若是不想跟在他人身後,撿殘羹冷炙,就只有依附孫氏,保守東南。」

周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