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7頁

對西域的許多國家來說,只有國王、貴族以及富可敵國的大商賈,才能痛快地用水。饒是如此,他們也沒有辦法想像,一個生來身邊就全是水,出行都要靠船,居住都得在水上填出土地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子。

所謂的極樂仙境,也就是那樣了吧?

江柏在西域待了二十餘年,無可避免地受到這等思想的侵蝕,雖沒到胡人那麼嚴重的程度,卻也覺得有水的地方已經是承天之幸,既然如此,那麼方便的事情就排後,先讓朝廷救濟那些比較苦難的人吧!

對江柏說先開江南運河,他肯定會說南方魚米之鄉,足夠富庶,還不如修葺東南運路,非但漕運方便,也能更好地灌溉周圍的農田。甚至還會反過來勸秦琬不要急功近利,江南運路可以等修完了東南運路再修嘛!

至於商貿……江柏雖對商貿十分感興趣,但他分得清輕重緩急,就因為他分得清,心中早有明確的綱領,還對貿易瞭解得頗為透徹,秦琬才覺得勸他支援自己的這一決定實在比登天還難。因為秦琬不確定,自己提出的那麼多條道理,會不會被江柏一一反駁回來……

我總算知道,主官為什麼喜歡任用自己人當手下了,哪怕不推崇一言堂,也不希望做事受到的阻力這麼大啊!

秦琬這些天對東南運路也琢磨了很久,發現漕運想要改善的話,再走三門峽已經行不通了,需要分段轉運。再取了水文圖來觀摩,這分段轉運至少要鑿三四條轉運的河段,再來引水,隨後慢慢投入船隻,以待執行。一旦哪裡不妥,還要重新開鑿。

簡而言之,工作量極大。再說了,朝廷若是徵了北地百姓服徭役,再起戰事,未免北空南實,不利於統治。若將江南百姓徵到北方來服徭役,離家千里,開鑿運河又是苦差事,必定民怨沸騰。要是再逢戰事,更加不妙。倒不如北地打仗,江南開鑿運河,待到再過幾年,江南運河開通,直接從南方抽調兵卒去打高句麗,豈不妙哉?秦琬可沒忘記,攻打高句麗,斷不能缺少嫻熟水性計程車兵。

第三百七十七章 弘農官員

聖人覺得秦琬殺性重,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她確實不反感打仗,相反,還有些躍躍欲試。

秦琬知道自己的志向與世俗大不相符,也明白反對自己的人必定很多,真要走到那一步,沒鎮壓個場甚至更多的叛亂,她都會懷疑世人的腦子壞掉了。但越是如此,就越不能失了膽氣,侷限目光。

她若是能一味守成,以穩妥為要,鎮壓幾場叛亂,享盡榮華富貴和至高權力之後,讓國家平安過渡到下一任繼承人手上即可,那也就不是她了。

自打插手政事後,秦琬的思想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她之前想做皇帝,無非是不想被人主宰生死,既然世間一定要分個三六九等,她就要做塔尖的那個;如今接觸到了政事,反而真心喜歡這些。故秦琬不僅想當皇帝,還想在這個位置上做出一番實事,也不枉費如今的地位。即便做不了秦皇,也要功比漢武。當然,好大喜功也是不行的,但人不能沒有志向,對吧?

刀刃應該迎向敵人,尤其是胡虜,而非對朝臣百姓舉起屠刀,這是秦琬一直以來奉行的思想。所以她偏向於先解決掉弘農楊氏這個敵人,若是留著他們,萬一大夏和突厥、和高句麗等敵人開戰時,他們在後方搗亂怎麼辦?難不成大軍都已經快攻破對方的都城了,就為平叛而折回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世家,既要鎮,也要撫。若是做得不好,讓世家一併作亂,那可就不妙了。

秦恪見裴熙的意見被徐密駁了,登時有種惶恐無力之感。

他對裴熙一向極為信任,這麼多年來,裴熙的判斷也沒錯過。但徐密是聖人信重的臣子,是大夏的首輔,威望頗高。何況徐密做了那麼多中書侍郎,步調不說與聖人十成十的相像,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