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朝弘曕拱手,讓到邊上請弘曕先行。
弘曕欠了欠身,表示禮遇,這才抬腳繼續轉他的。
劉墉只覺得對方這個姿態叫他覺得哪裡怪怪的,但這會子人來人往,他也顧不得了。奔著走廊的盡頭而去。
到那邊的時候,桌子後面坐著的人,這人劉墉還真認識,宗室眾人。好像是弘旺的兒子。之前在外面遇見弘旺倒是有過一面之緣。
而此時,桌面圍繞著幾個人,好似都在問經院的事。
「為何沒有書本?」
「所學內容為何?」
劉墉沒往前擠,只看圍著的幾個人。年紀有二十多的,也有四十上下的,有穿著粗布的,也有錦衣華服的。最前面那位側過臉來,他還真認識。
這不是高斌的侄子嗎?對!當年寵冠後宮的高貴妃就是此人的堂姐。他叫高晉,不是正經的科舉出身,但卻早就被萬歲爺給了監生的身份,然後做了官了。知縣好像都做了好幾任了。怎麼現在在這裡?
他忙抬手打招呼:「高大人?還真是您!幸會幸會。」此人隨他叔父去自家的時候,他們見過。每年都見那麼一兩次,不熟,但也肯定不是生人。
高晉見到劉墉卻毫不意外,笑的特別爽朗:「是賢弟啊!還想著跟你結伴過來,不想沒看見你的人。」
劉墉慚愧,到底是人家更老道,他之前只思量著經院的事,當真沒注意榜單。他一臉的苦笑,「高大人,您見多識廣,這經院根底如何,還望賜教!」
高晉擺手,當真不知。不過還是低聲道:「賢弟沒看榜單,此次經院中榜人數最少,包括你我而二人在內,只七人而已。」
劉墉眼裡的流光一閃而過,怪不得高晉對自己如此熱情。按說,以他的起點和聖寵,以及經驗和高家的人脈,還有這比自己要年長不少的年紀,原也不用如此。
正說著呢,遠處跑過來一個二十上下的小夥子,「敢問……經院……」
話沒問完,肅英額就起身了,「經院的都來齊了?」
劉墉左右看看,果然等著的包括他在內只七個人。
「王傑……孫士毅……伊爾根覺羅桂林……高晉……劉墉……蔣鼎……朱珪……」
正好七個人。
然後七個人面面相覷,站在這裡很快就能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他們之間的年歲察覺好像有點大。年紀最大的高晉四十多了,縣令卸任之後正等著安排呢,然後考來了。而年紀最小的朱珪,才二十冒頭的樣子。高晉的兒子好像都比朱珪大!
其次,滿漢比例問題。這裡除了那個桂林和抬旗的高晉,其他人可都是漢人。
再次,出身上,有勛貴外戚出身,有高官子弟,還有……好像是寒門出身吧。
王傑和孫士毅這二人也就是二十六七、三十上下的年紀,氣宇不同與一般人。可只看衣著便知道,這二人出身絕對不高。
所以,錄他們入經院,標準是什麼呢?
肅英額從每個人的臉上掃過:「諸位之前問的問題,在下統一說。經院是什麼,這還真不好說。只是老聖人定為經院,那便是經院。另外,之前諸位問我開課之後學什麼,這個在下倒是知道。這麼說吧,老聖人講什麼,你們學什麼。皇上講什麼,你們聽什麼。其餘的課程,老聖人定了誰來講,諸位便聽誰講便是。至於課程安排,這裡只有課程時間安排,內容隨機。至於教課的先生,除了老聖人和皇上,剩下的不確定。可能是名儒大家,也可能是田裡的老農。可能是朝中諸位老大人,也可能是將作監裡的小工匠。書院選擇學生,學生也有權利選擇書院。若諸位對這樣的課程安排心存疑慮,可以選擇退出。」說著,就看向七人,等著七人的決定。
這需要卻衡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