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此時已站起身來,輕蔑地道:「若不是看到你是使節的份上,剛才所說足以讓你受凌遲之刑,你不過呈口舌之利的匹夫,我也不難為你,滾回大梁吧。」孟昶臉色微沉,道:「回去轉告侯雲策,你們縱有虎狼之師,大西蜀也有不怕死地巴將軍(名將巴蔓子)。」
劉成通沒有料到孟昶如此強硬,竟然敢於向使節傳達戰爭的資訊,渾不似傳說中昏君,他話已說到,便不再作驕橫之狀,恢復彬彬有禮的本性,行過使節之禮,就退了下去。
劉成通到西西蜀之前,曾經從竹園得到過一份介紹孟昶的資料,資料皆稱孟昶近女色,重小人遠賢明,動用無數錢財修建後宮,弄得民怨沸騰,但是到了成都以後,得到了印象卻並不如此,特別是和孟昶這一次見面,孟昶更是氣度沉穩,頗有明君之氣。
在離開大梁之時,劉成通從竹園得到了孟昶的情報,竹園情報有三個來源,一個是正式官方來源,一個是飛鷹堂提供的情報,另一個就是由軍情營提供的情報,西蜀情報自然出自軍情營,軍情營注重收集各地軍情,對於君臣之間的勾當並不是十分重視,而且軍情營的細作們多以商人行走在西蜀地,接觸到西蜀權貴的時間很少。對西西蜀孟昶的看法多是於茶舍酒樓而來,有很多似是而非地地方。
劉成通從大殿退下之後,這才對以前不屑一顧的孟昶產生了興趣,也漸漸瞭解了孟昶的諸多逸事。
孟昶是孟知祥第三子,繼位時年僅十六歲,姿質端凝,少年老成,個性英果剛毅。
孟知祥晚年之時。對故舊將屬非常寬厚,大臣們依恃是「老人」,放縱橫暴,為害鄉裡。孟昶稱帝之後,他在故舊將屬的眼中,不是翩躚少年郎,這些老人們就更加驕蠻,奪人良田。毀人墳墓,欺壓良善,全無任何顧忌。
諸人之中,以李仁罕和張業名聲最壞。孟昶素知其惡名,繼位數月就以迅雷之勢派人抓住李仁罕問斬,並族誅其家。張業是李仁罕外甥,當時掌握御林軍,孟昶怕他起內亂,殺李仁罕後不僅沒動他,反而升任他為宰相,以此來麻痺對方。
張業權柄在手,全不念親舅被殺的前鑒,仍然放肆任性,竟在自己家裡開置監獄,敲骨剝髓,暴斂橫收,令西蜀人大怨。
穩住了張業之後,孟昶不動聲色地調兵遣將,時機一到,就與匡聖指揮使安思謙謀議,一舉誅殺了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權臣。
藩鎮大將李肇來朝,自恃前朝重臣,倚老賣老,拄著柺杖入見,稱自己有病不能下拜。聞知李仁罕等人被誅死,再見孟昶時遠遠就扔掉柺杖,跪伏於地。大氣也不敢喘。
降服了父親孟知祥的一幫老臣舊將後,孟昶開始恭親政事,親寫「戒石銘」,頒於諸州邑,戒令官員:「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政存三異,道在七絲。驅難為深,留犢為規。寬猛得所,風俗可侈。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旨民膏。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
其中「爾俸爾祿,民旨民膏」之句,更是成為後代縣衙大堂上常書的警句。從這一點來說,孟昶認識社會的能力還真有獨到之處。
後晉被契丹滅之後,趁後漢劉知遠立足未穩,孟昶也曾想趁機染指中原,「永日誌欲窺至中甚銳」,但終於所將非人,大敗而歸,不能成事。反而被侯雲策大敗,丟掉秦、成、階、鳳四塊土地。此役之後,孟昶忙與南唐、東漢等周邊小國聯合,以謀抵禦。
西蜀物華天寶,極易讓人生懶怠之心,悠閒之生活,也讓西蜀地文章有花團錦繡的歷史,孟昶同樣才思橫溢,但是殷鑑不遠,繼位初期常常對左右侍臣講:「王衍浮薄,而好輕艷之詞,朕不為也」。
中原數代迭興之際,各家都注力中原,無暇顧及西蜀。外部壓力減輕,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