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費多少時間就熟悉了二選一的操作。在此基礎之上,二而三,三而四,逐步擴充了選項。

比如問他:“今天吃什麼零食?巧克力、餅乾、奶糖,哪個?”羅列徹之平時愛吃的零食,供其選擇。要是他選中巧克力,則進一步問他:“蒂羅爾【奧地利的一個地名】巧克力、杏仁巧克力、巧克力豆,要哪個?”讓他選擇。

班級時大家都把徹之當成一分子,決定什麼事情的時候,也來問問徹之的意見。比如討論遠足的地方時會問他:“徹之,遠足想去哪兒?金立、神野公園、久留米、鳥棲,哪兒?”徹之好像也能在三四個選項中挑出自己喜歡的去處來回答。可是,如果那地方他未去過,那麼只是憑對地名的好惡胡亂回答而已,未必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

但這也不要緊,畢竟能和大家一起參加討論是開心的事。同學們都瞭解徹之的交流能力,對應他的實際水平,想方設法與之溝通,確認他的想法。

(此時才真正地感到周圍支援的可貴。哪怕徹之能力只有50——以100為正常,只要周圍的人能夠認識、理解他,想辦法支援另外不足的50,徹之就會加入他們的夥伴團體。同學們也一直實踐著在支援下共生的理念。)

直到現在如果不在徹之眼前恰當地出示選項的話,則確認不到他本人正確的想法。

26歲那年,徹之接受了NHK(日本放送協會)綜合頻道《新日本探訪·街區的笑顏》(1999年11月播出)的採訪。其中有他摺疊手巾的鏡頭。電視臺的內我勝康先生問徹之:“工作中你喜歡幹哪項活?”

內多先生事先已從我這裡瞭解到徹之最愛幹清潔浴缸的活,所以預想他一定會這樣回答。可是,徹之的回答卻是摺疊手巾。內多先生又問了多次,每次的回答依然是摺疊手巾,於是想當然地下了結論:現在他更遠 喜歡幹這個活吧。

實際上,這種並不準確。要想得到正確的回答,必須先讓他按順序說出從早上到現在乾的活,一個一個寫下來擺在眼前(按時間先後順序詢問,他會全部說出來,寫下來),然後問他你喜歡哪項活,他就能說出自己最愛乾的專案了。

可見,想要得到正確的答案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各個選項羅列眼前,二是這些選項都是他經歷過的。

向內多先生解釋一番之後,他恍然大悟,更加理解了徹之的特徵。之後就儘量具體形象地提供選項,一步一步地確認徹之的想法。

將經歷的事情轉化為語言

徹之小的時候,睡前我給他朗讀兒童繪本,陪他入睡(與其說讀給他聽,還不如說讀給總催我講故事的政嗣聽更正確吧)。

朗讀過的繪本有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日本傳說等。政嗣聽得入神,情緒反應豐富,激起了我講故事的熱情。我終於成為一個像模像樣的母親了,湧上心頭的幸福感覺至今記憶猶新。

在講人物對話時,我全身投入,恨不得化身為故事裡的人物,以其口吻活靈活現地說話,興之所至,有時還躍出乙酸的樊籬,多侃他幾句;故事情景的描述則務求形象逼真,彷彿身臨其境。如此煞費苦心無非是為了讓政嗣在與故事情節相沉浮的同時,豐富語言詞彙,成為愛讀書的孩子。

與童話相比,徹之更喜歡福音館書店發行的《兒童之友月刊》、《科學之友月刊》等兒童畫刊。他好像迷上了X月號“這些有數字的繪本。技癢之餘,自己也動手製作山寨繪本,附上插圖,寫上封面內容。

少兒版兒童之友12月號

吃了巧克力啦

月中預約畫冊 總第33期

180。00

1979年12月1日發行

福音飯書店 東京都千代田三崎町

這種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