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結束了。這樣母子總算能分開了,剛好趕上了保育園入學的時間。
*讓無意義的自言自語變成有意義的語言
粘乎乎的狀態持續了一年有餘,對徹之的成長來說,這是個很重要的過程。
利用他粘住我不放的這段時間,我一點一點地教他用單詞以要求語形式來表達要吃的東西、想做的事情。正好政嗣也開始用隻言片語表達想要的東西,所以就在生活中營造了一起練習的氛圍。
當時的徹之,一根東西就會來到我跟前,拉起我的手,把我的手放在冰箱上,要想吃的東西。那時,我會問他:“想要什麼?”一直等他用語言回答了,我才開啟冰箱。他開始說出“牛牛(牛奶)、果汁”等詞語。於是我開心地表揚他,把東西給他。隨後,他也逐漸地學會了用語言來要點心、蘋果、橘子之類的東西。
(實物、文字、圖片的三樣配對,使他了解了認知物件,幫了大忙。)
他會使用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單詞,發音的單調也有怪怪的地方,但即便有些錯誤,我也不去糾正。如果要求過高,我怕打消他的積極性,使好不容易出現的一些要求語又縮了回去。
因為他一說出要求語,我馬上有回應,他似乎也感覺 到了語言工具會使生活更加便利的道理,能夠說出幾個交流性的單詞了(儘管都是些想要的東西)。
比如,吃的東西有糖、巧克(力)、冰(激凌)等;遊戲有翻(翻跟頭)、肩(肩車,肩上騎馬馬的日語說法)等。雖然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他都不能說完整的單詞,但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多,以及對不斷成長的政嗣的日益清晰的正確發音的模仿,到了五歲的時候,他已經能完整地發音“翻跟著”、“肩車”等,要求他爸爸一起玩。
接著,想出去的時候,他會拎著鞋子過來說“嗯…嗯”(模仿穿鞋時我們發出的聲音);想兜風的時候,他會拿著車鑰匙過來說“卟…卟…”。如此這般,他逐漸會用語言來表達需求,表達自己想做的事了。
再進一步了紐約他怕毗溼奴喝東西的時候,只會說“果汁”,現在會拿著杯子過來說“請給我”。這時我開心極了。
在徹之說出“我要……”、“我想……”之類的要求語時,我為了不打消他的積極性,暫時把禮數習慣的教育拋開,滿足他的要求。
比如,臨睡前他想吃點心時,我也答應他。因為我認為 ,他會表達要求更為重要,更使我開心,就暫且不考慮他會長蛀牙的事了。
徹之說這些話的時候,正是政嗣用語言開始跟我交流的時候。
也許徹之目睹了我秘政嗣的語言交流,感悟到要想把自己的心情確切地傳達給對方 ,語言是最有效的方法。於是,他模仿起政嗣的語言了吧。
徹之學習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試著用語言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和想做的事情。我對此積極回應,徹之的積極性更高了:哦,成功了!原來這樣就行了!在這種成功體驗的反覆積累的過程中,他學會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
最終,徹之以前的自言自語(單詞)轉化成了有意義的口頭語(要求語)。
升入小學的時候,他已經會用單詞來表達一些簡單的要求了,即表達每天規律化的生活習慣的詞、自己想要的東西等。例如:米飯、水、咖哩飯、口香糖、香蕉、杯子、調羹、雙面膠、撒尿、大便、飛機、洗澡等等。
由此,我能稍許瞭解到徹之的希望和意思,從而在照顧他時心中也有數了。
用二選一的方式讓他回答
要求語的語言終於出來了,接下來我想透過與徹之用簡單的對話來確認他的意思(這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開始嘗試)。
舉個二年級以前的例子吧。午飯吃不吃拉麵?一問三不知,除非做好拉麵端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