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目的性極強的挑選,最終發現《財富》5 0 0
強中只有11家公司符合你們的標準。當你拿這11家公司與其他1 7家公司相比
時,你們框架中的觀點隨機出現的可能性理論上為零。”我們還請應用數學家威
廉·P·布里格斯檢測了我們的研究方法,他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偶然發現這樣
一組11家公司的可能性有多大,它們每一家都要具備你們發現的那些基本特徵,
而進行直接對照的公司卻並不具備這些。他推斷這種機率低於1/1 700萬。實際
上,要偶然發現11家恰巧顯示我們尋求的從優秀到卓越模式的公司是根本不可
能的。因此,我們信心十足地認為,我們發現的特徵與從優秀到卓越的過渡是緊
密相連的。
問:你為何將研究範圍界定在公開上市公司?
答:公開上市的公司有兩大研究優勢:一個廣為認同的對業績的定義(這使
我們能夠嚴密地挑選一組研究物件)和富餘的易獲資訊。未上市公司的可利用信
息是有限的,這對對照公司而言尤為麻煩。上市公司的好處就在於,我們無需它
們的合作便可獲得資訊。無論它們喜歡與否,有關這些的大量資訊都已是公開記
錄。
問:你為何將研究侷限在美國公司呢?
答:我們認為嚴格挑選本身,要比將國際性公司作為研究物件所帶來的好處
更為重要。把各個公司在美國股市以外的股票收益資訊排除在外,可能會削弱我
們選拔過程的連貫性。但是對照研究消除了不同情況下的“噪音”(相似的公司、
產業、規模、歷史等等),增強了我們對研究結果的本質的信心。這種信心決不
是一組地域上多樣化的研究物件所能帶來的。然而我認為我們的發現會跨越地理
上的界限,證明是普遍適用的。
我們研究的公司有許多是全球性企業,無論它們在哪裡做生意,同樣的理念
都是適用的。況且我相信對於我們的研究發現,如第5級經理人和飛輪模式,美
國人比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更難於接受。
問:為什麼在研究物件組中沒有高科技公司?
答:大多數科技公司未被納入考慮之中,因為它們歷史不夠持久,不足以顯
示從優秀到卓越的模式。我們要求公司至少應有3 0年的歷史才值得考慮(1 5
年的優秀業績之後,有1 5年的卓越表現)。那些確有3 0年曆史的科技公司中,
沒有一個顯示出我們尋求的從優秀到卓越的特殊模式。例如英特爾公司一直都是
卓越的,沒有一段時間是表現平平的。倘若在1 0年或2 0年之後再進行這樣一
項研究,我完全有理由指望名單上會出現高科技公司。
問:《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如何適用於已經非常卓越的公司?
答:我建議他們運用《從優秀到卓越》和《基業長青》這兩本書,更好地去
理解它們傑出的原因,那樣它們才能保持不做錯事。正如我最敬仰的斯坦福商學
院教授羅伯特·伯格爾曼多年前教我的那樣,“工作和生活中最大的危險並不是
徹底失敗,而是成功了卻全然不知成功的原因”。
問:你如何解釋近來某些實現卓越的公司面臨的困境?
答:每個公司無論有多麼傑出,都會面臨困境的。根本沒有哪家公司會長盛
不衰,保持完美無瑕的記錄。它們都要經歷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