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批評,我們從《哥林多後書》可以看出這兩個階段。
在《哥林多後書》的前半部談到了一些保羅所遭到的批評,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其實《哥林多前書》也曾經談到,他們拿保羅和其它傳道人比較,但是《哥林多後書》談到這些壞傳道人不但拿自己和保羅比較,還公開的批評保羅,說保羅做的不夠,說他們才是真正的使徒,可以幫助大家完全得救。他們批評保羅善變,常常改變計劃,說他膽小,只敢寫信,而不敢來看他們,當著面什麼都不敢講,只有寫信的時候才敢大膽直言,但是面對面的時候卻很不一樣。他們批評保羅沒有使徒的憑據,沒有推薦信,他們自己來的時候,可是帶著大學的文憑來的。
各位,這些人他們用文憑漸漸地掏空教會,這些人他們帶來一些執照可以裱起來掛在牆上,各位可以想象嗎?他們說保羅沒有經過資格檢定,沒有推薦信,所以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說,我不需要推薦信,你們就是我的推薦信,你們就是我事奉的物件。想測試一個人的事工,不是看資格檢定,或者是受過什麼訓練,而是要看他帶出來的人是什麼樣子,就知道他事工的果效。
他們批評保羅很神秘,說話不夠坦白,批評他態度冷淡,漠不關心。記不記得帖撒羅尼迦?那裡的人也有同樣的批評。他們批評保羅的口才不夠好,批評別人很容易。
我記得曾經有一個人,站在海德公園一角的肥皂箱上傳福音,他發音不標準,念不出h的音,講話不是很有條理,文法又頻頻出錯。有兩個大學生經過那裡,他們停下腳步,批評這個人用錯文法,但是其中一個卻信了主,成了優秀的傳道人,他的名字如今家喻戶曉。是那個人錯誤的文法,帶他脫離批評的靈。我們很容易批評別人口才不好,各位知道嗎?
而最糟的是,他們竟然批評保羅不收費用,他們說這證明保羅講得不好,因為如果他講得好,就可以收很高的費用。當時的休閒娛樂不是看電視,而是聽外地的哲學家演講,越好的講員收費就越高,像撒切爾夫人就一定是天價,收費越高就表示這個講員越好。各位,保羅不收費,所以一定講得不好,他必須要免費演講,不然不會有人來聽。他們竟然說出這種話來,保羅面對這種種批評,就為自己來辯護,他的語氣誠摯、充滿感情。
《哥林多後書》的前七章是保羅的肺腑之言,他誠懇告訴他們說,我當然不收費,因為我希望人人可以免費聽到福音。他說:每個人所建立的工程最後都會經過測試,不管是草木禾秸或是寶石都一樣;我告訴每個跟隨我的人要謹慎建造工程,我打下的基礎就是基督,你們在基督上所建造的工程會經過測試,有些人的會化為灰燼。
這是一卷充滿感情的書信,他掏心掏肺地說:我對你們毫無隱瞞,你們說我去看你們的時候態度膽怯,我第二次去看你們的時候態度膽怯嗎?並沒有。保羅他掏心掏肺地為自己辯護。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寫了許多精彩的話,我很快的舉兩段經文為例。首先,第四章裡面他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常有疑慮,卻不至於失望,遭到逼迫,但總不孤單,常常被打倒,卻不至死亡。多麼感人的一段話。另外一段寶貴的經文特別能夠激勵傳道人,就在第六章。保羅說:我們不願意成為別人的絆腳石,免得這事工遭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我們是上帝的僕人;我們忍受各種患難、貧窮、困苦,我們曾遭受鞭打、監禁、暴民的騷擾,我們勞苦、失眠,又捱餓,我們以純潔、知識、忍耐、仁慈,更藉著聖靈真摯的愛,真理的資訊,和上帝的大能,來表明我們是上帝的僕人;我們以正義作武器攻擊敵人,也保衛自己;我們受尊敬,也被侮辱,受責罵,也被稱讚;人家說我們是騙子,其實我們是誠實的;說我們默默無聞,其實是眾所皆知;說我們死了,其實都好好地活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