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有很多箴言來自阿拉伯人,是從阿拉伯的哲學家、從阿拉伯的哲學家那裡收集來的。還有一整章是埃及箴言,很可能是從他的妻子、法老的女兒那裡收集來的。因為所羅門知道世人也有一些智慧,他不介意收集別人的智慧,只要上帝也認同就好了,他會從上帝的觀點來詮釋那些箴言,當然別人並沒有那麼做。這是秘訣,你可以從非基督徒學到常識,但非基督徒不是從上帝的觀點來看、是錯誤的架構,你可以重新在上帝的架構裡來看那些智慧,所以在《箴言》裡提到上帝九十次,而且是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也就是以色列的神,不是隨便一個神,而是清楚地高舉以色列的神。上帝真奇怪,竟然會選擇猶太人,但更奇怪的是,很多人選擇猶太人的神,卻藐視猶太人。猶太人的神才是真正存在的神,所有的常識都需要放在這個架構來看。
這卷書中有部分箴言是多年後由希西家收集的,他收集從所羅門時代口語相傳下來的箴言,不是用文字寫下來的。這卷書後面有一部分是所羅門的箴言,卻是多年以後由希西家的文士收集的,所以是混合的箴言。可見這卷《箴言》顯然不是在所羅門時代完成的,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可能是在西元前550年完成的。
那麼在談《箴言》這卷書之前,我們先來講一下這卷書的特色,這卷書有三大特色,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這卷書是在講箴言。這句話好像很明顯,我的意思是說這卷書重點是在講箴言,並不是在講應許;這卷書在講箴言,箴言就是箴言,並不是應許。但我常常聽到人引用箴言,把箴言當做是上帝的應許,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箴言和應許的差別的如下:先來看一下“箴言”這個詞,這個詞來自拉丁文的“pro”,意思是“為了”,而“verba”意思是“話”,所以“proverba”(箴言)是指給某種情況的話,是適合那種情況聽的話,古今都能適用,它簡單扼要地說出了人的經驗。箴言的希伯來文是“ashal”,意思是“相像”,拉丁文的 “proverb”(箴言)意思是指給某種情況的話,希伯來文的“ashal”(箴言)意思是“相像”。耶穌的比喻就叫做“ashal”,意思就是“就像這樣”。
平常如果向小孩子解釋某件事的時候,你會說:這就好像是……。希伯來文的“ashal”(箴言)意思就是“就像這樣”,“就像這樣”。耶穌有一些比喻,一開始就說“天國就像這樣”。“就像這樣”,一般的智慧就是這樣傳承下去。
——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就像這樣……
你把智慧傳下去,為什麼你不應該碰那個、為什麼你不應該吃那個,所以箴言是對人生一般性的觀察。
至於應許則是特殊的承諾,這兩種要分得很清楚。箴言是一般性的觀察,應許則是特殊的承諾。我儘量解釋得簡單一點,比如下面這句箴言——“大衛鮑森重視守時”,這是真的,我很討厭遲到,很抱歉今早我遲到了,我不喜歡遲到。這是一句箴言,是個一般性的觀察。如果瞭解我這個人,就知道這句話是真的。可是“大衛鮑森重視守時”,並不代表說大衛鮑森答應九點十五分前到。這完全是兩回事,所謂答應是一種責任。如果沒有照那句箴言去做,不需要被責怪;可是如果不遵守承諾就會被責怪,各位瞭解嗎?所以箴言只是一般說來是真的,但不是永遠為真。
我們不該期待箴言能夠適用於各種情況,這樣你們明白嗎?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人把箴言的話當成應許,期待上帝實現那個應許,結果事與願違,然後信心就動搖了。因為他們把一般性的觀察當成上帝的應許。但是,箴言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我舉個例子,“誠實為上策”,這句話就一般說來是真的,但我知道有人因為誠實而損失金錢,有人因為誠實而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