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章 鄒知府闡述科舉

才會看書少了,以前每天手不離卷,哪裡像你沒事就往外跑,總和那些不好好讀書的人玩蛐蛐有啥用?難不成你還能靠著玩蛐蛐,玩個進士出來?”

“爹,您老消消氣,別總提我玩蛐蛐啊,我那叫寓教於樂,算是放鬆吧!”

這可將鄒應年氣夠嗆,“還寓教於樂?你知道啥,你要是有那個心思,要麼多讀書,要麼多外出體察民情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你不懂?去看看農民一畝地能產多少糧食?什麼樣的土地適合種植什麼樣的作物?這些你都知道嗎?

你知道一畝地的棉花,可以做出多少衣服嗎?”

鄒玉楓被問的一頭問號?

“看來你剛才翻過的那幾本書,是白翻看了,那裡面都有,並且寫的算是詳細了。

雖然和現實還有點差距,地區不同,地貌不同,種植的不一樣,產量也不一樣,但大體是那樣。

為父當年鄉試時候,策論可是要論述大榮十年,洛州欒水鎮水患,若不是讀了很多書籍和資料,估計許多人都不知道那個地區,更不知道發生在大榮十年那個地區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知那裡的地貌,有多少條河流經過,為何發生了水患,如何治理的水患,並闡述自己的觀點。如何針對性的進行救災工作等等。

為父可是讀過的,並且也和老太爺研究過那場水患,有天災,也有人禍,還有歷代治理方面的方法錯誤等。

你可知道這些史料?知道這個地方?”

這下子,鄒玉楓直接傻眼。

啥地方?洛州他知道,是一個州府,但欒水鎮是哪裡?那裡曾經發生過水患嗎?

“為父可是親自去過那個地區的,見識了後來的修繕的河堤,以及親自見過當地的地貌,並且還親自手繪過曾經的地貌。

你要學的東西多著呢,科舉可不是單純考書本上的知識,你以為全都是四書五經的東西?開國女帝早就有過政策,科舉的策略一定要結合事實,言之有物,並且,策論越往後佔比越重。

甚至到了會試時候,佔比已經達到了七成了。

即便想要抄襲都難以抄出好成績。

並且女帝規定,科舉的文章中,可以妄議朝政、策略,是無罪的。

但也要注意,你答題不要答的太過偏頗,要不然,很容易不被錄用。”

:()穿成受氣包,我靠科舉贏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