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章 鄒知府闡述科舉

鄒玉楓右手拿著沈小青試卷的謄抄版本,這次真的用心看了下去。

這次童試,策論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引申到如何倉廩實、衣食足。

這是童試,並沒有太過為難學子。

歷代童試的試卷,基本上的策論都是浮於表面,還沒有往深了說的。

所以,這次童試中的府試,也不是難度特別大。

絕大多數考生都會就倉廩實和衣食足這兩方面解釋一下,然後會提百姓勤勞,好好幹活,種地的努力種地,紡織的勤勞紡織,便能倉廩實和衣食足,注重的便是在多參加勞動上面。

鄒玉楓自己的,也是這樣的角度出發寫來的,他覺得倉廩實和衣食足,那肯定是要勞動才能獲取的。

還突發感想,說尊重勞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號召人節儉,不可浪費,才能積攢更多的糧食等等。

他覺得自己寫的已經很好了。

再看沈小青的,他恨不得將自己的試卷當場撕毀了。

沈小青的文章中,則是從基礎上說,提到了如何提高種子的質量,弄出高產的種子,保證糧食的產出,以及能夠保證棉花的產量。

如何提高水利工程,讓農作物及時得到灌溉。

另外,還提到了提高紡織,如何改進紡織的機器。

並且這些還都不是空談,居然有改進的出處。

鄒玉楓覺得自己淺薄了,他根本不知道這些出處在哪裡?真的有這些書籍的出處的嗎?

在書房找了一圈,終於找到了幾本書籍,專門描述了提高種子質量,以及紡織機器的改造,還有包括水利方面等。

並且沈小青提出的,比書本上的還要更具體,她還列舉了如今南方種植的水稻,有了雜交水稻,年產量增加了多少等等。

簡直就是言之有物啊。

並且水利方面,她也提到了這本農業大全書中沒有提及的整治水利方面的各種策略。

只要認真想,沈小青提及的還真有可行性。

鄒玉楓抹了抹自己額頭的汗。

這是一個小姑娘能夠涉獵的範圍嗎?

雖然沈小青是農民出身,但一個小姑娘,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難不成她真的看過這些書?

是本來涉獵就廣泛,還是恰巧看過了這幾本書?

可即便是看過這幾本書,那些引申的可行性的策略,也不是她能夠引申出來的啊。

難不成,是她們的先生、山長有這樣的見識?

他看了看另一名女學子錢婉婷寫的策論,都是出在一個縣城,都是一個女子學院,發現錢婉婷寫的,並沒有啥新意。

鄒玉楓還是去見了鄒應年,“爹,我看了沈小青的文章,也仔細查了她文章論證出處,果然是兒子淺薄了。若不是查了那些書籍,兒子都不知道這些書籍,看來還是兒子涉獵範圍太窄了。”

鄒應年欣慰的點點頭,“知道自己涉獵窄,就好好努力讀書,俗話說讀萬卷書,不讀萬卷書,怎麼可能科舉成功?不說別人,就你爹我,也是進士出身,這些書籍可都是看過的。

書房中的書籍,為父我全都看過,不說都會背誦,但一多半都能背誦下來的。”

“一多半能背誦?”鄒玉楓簡直驚呆了,那可是一整個書房的書啊,足足有幾千本。

“這就叫多了?咱們鄒家族中的那個藏書閣的書,才叫多呢,有三萬本,為父看了差不多一半。是因為我那時候鄒家藏書閣只有一半的書籍。沒看的是後來增加的。”

鄒玉楓……“爹,您不是在說大話?三萬本書?都看過?”

“給我好好說話,什麼叫說大話,我值得和你說大話嗎?我這是當官後,忙於庶務,